以语言为桥,连通民间交流的字里乾坤

以语言为桥,连通民间交流的字里乾坤

XxjpsgC007079_20250421_PEPFN0A001

4月20日,学生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国际中文日”活动上表演武术节目。 新华社发(亚历山大摄)

据新华网报道,连日来,“国际中文日”庆祝活动在伊拉克、波黑、刚果(布)等国举行,中国歌舞、诗朗诵、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给参与者带来丰富的中国文化体验。中国非遗,世界共享。扇子舞、诗朗诵、中文歌曲演唱等节目,书法、脸谱绘画、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吸引当地民众踊跃参与。随着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深入学习中文,用语言搭建起民间交流的桥梁成为大家共同的期待。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国际中文教育广受欢迎,彰显开放包容的魅力,展现互学互鉴的价值,体现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凝结着中外人士共同的心血。我们期待各方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联通融合,凝聚各方共识,努力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搭建语言互通之桥。一字一图画,一语一境界。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在“谷雨”时节创造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汉字以形符和记号表义索义,“字里乾坤”,小小的方块中蕴含着巨大天地,折射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汉字是所有古文字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字体系。了解汉字的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增进对汉语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探寻古汉字的构成规则,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精神。以汉字为书写载体的中文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用好语言这一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充分发挥语言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

搭建理解互信之桥。2024年9月,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已超过2亿人。我国在传播语言文化、促进文明交流,继续搭建文明交往交流平台,增进语言文化互学互鉴,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等方面,中国作出了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另外,我国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为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精准化服务。中文走向世界需要更多精通中华文化、拥有世界眼光的国际人才。我们要继续深化与各国教育机构的合作,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使中文教育更贴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

搭建文明互鉴之桥。中文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我国正持续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大力支持各国开展中文教育。当前,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高,已有85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切实将国际中文教育、国别区域学、汉学与中国学等学科建设一体化推进,培养更多高水平复合型国际中文人才,为加快中文走向全球、服务世界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我们要大力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更好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人民友好,让世界更加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宣讲家网 李永杰)  

作者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