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书香氤氲。2025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各地各部门纷纷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无论是北京市的“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还是广州市的“广州读书月”,抑或是湖北省的“长江读书节”,都旨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掀起全民阅读热潮。
阅读是文明传承之途、国家兴盛之要、社会进步之力、人生成长之梯。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和亲自推动下,全民阅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先后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二十大报告,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12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最初的“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到如今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用词变化的背后,是对高质量全民阅读的不断追求,充分体现了全民阅读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2025年4月19日在辽宁省图书馆拍摄的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全国性文化活动,从2006年中宣部等11个部委联合发出倡议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实践中,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强优质内容供给,创新阅读活动方式方法,完善阅读设施和服务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大力保障特殊群体阅读权益,全民阅读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全国80%的县级以上城市都举行了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好书”年度盛典、“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阅读活动持续开展,点燃大众阅读热情;“追寻光辉足迹”“书香中国万里行”“全民阅读红沙发”等品牌项目,推动全民阅读走向深入。如今,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从北国极地到南疆岛屿……全国已建成约3300家公共图书馆、10万多家实体书店、58.7万家农家书屋,形式多样、触手可及的阅读空间,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构建起涵育文明风尚的精神家园。相关报告显示,2012年至2023年,我国成年人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由76.3%提升到81.9%,图书阅读率从54.9%提升至59.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从40.3%提升至80.3%,年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由6.74本提升至8.15本,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77.0%提升至86.2%,年人均图书阅读量由5.49本升至11.39本,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稳步提升,阅读人口显著增加。
最是书香能致远,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充分表明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形成了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全面推动全民阅读的良好局面。全民阅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进全民阅读契合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对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思想灯塔照亮新的航程,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和重点理论读物发行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指明广大干部群众前行之路;以书香经纬编织新的网络,大力推动优质阅读资源直达基层,让基层阅读阵地用起来、阅读活动热起来;以美美与共畅享新的愿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不同群体都能在书香中找到精神归宿;以数字浪潮激扬新的动能,善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多形态产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全民阅读广覆盖、成风气,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共建书香社会的生动局面 。
2025年4月22日,老师在天津师范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室讲解书籍历史。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阅读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也是最为普遍、最为持久的文化需求。持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普惠工作,是全民阅读服务升级的关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使阅读活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乡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公共文化服务较为薄弱,是推进全民阅读的“短板”。要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经费投入比例,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确保乡村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提升。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提速降费,夯实农村数字化阅读的硬件基础,助力乡村阅读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阅读爱好因人而异,阅读兴趣千差万别,深化全民阅读,必须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人群的阅读需求和特点,真正开展分众化阅读引导,引导不同人群提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到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领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大兴读书学习之风。
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读书是培育心智、锻造本领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要聚焦“家校社协同”,积极开展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校园阅读,打造日用而不觉的阅读生态,培育阅读家风,打造书香门第,建设书香校园,真正培养青少年阅读的浓厚兴趣,形成强烈的自主阅读意识,让阅读成为伴随终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推进“纸数融合”,打造场景多元的阅读生态,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及各地各校的数字平台资源,向青少年精准推送优质阅读资源,营造处处可读、时时能读的阅读环境,努力帮助青少年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让孩子们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同时,要切实保障残障人士、留守儿童、银发人群、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居子女等不同人群的阅读权益,改进特殊群体的阅读服务,同时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等不同区域,做好推广阶梯阅读、开展阅读辅导、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等保障措施。
开展全民阅读,每个人既是参与者,也是推动者。要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通过宏观层面优化资源配置、部门协同发挥工作合力、社会力量参与拓宽全民阅读的发展路径,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汇聚各方资源,全方位推动全民阅读事业蓬勃发展,让阅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风尚,用琅琅书声、浓浓书香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