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大风预警信息
图源:新京报
今日北京,阴雨连绵,部分地区还飘起雪花,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天气的多变。
前阵子,北京大风刮得那叫一个猛,直接把全国人民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不过,让不少市民感到意外的是,这大风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甚至有人疑惑:“大风真的来了吗?”
快到无法感知的抢修
这大风,那是真真切切地来了。气象观测数据显示,北京门头沟区的高山玫瑰园站,风速直接飙到了45.8米/秒,相当于14级风。这风力,搁陆地上,11、12级的都算少见,北京这风,确实有点“厉害”。
大风肯定是有冲击的,但或许是因为抢修速度快、处理格外及时,很多市民都没太察觉。
就说周六(4月12日)上午吧,丰台区石榴庄街道石榴庄东街第二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巡查榴乡路大街的时候,突然听到头顶有异响。
榴乡路大街上一块户外指示牌因大风剧烈晃动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抬头一瞧,一块面积1.5平方米的户外指示牌,在狂风里晃得厉害,支架都快断了。下面就是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这要是掉下来,那可不得了。好在,工作人员反应迅速,紧急调度,20分钟就拆掉了这块危险的广告牌。
这只是北京应对大风的一个小缩影。全市上下都动起来了,应急机制拉满,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所以,大风虽猛,但市民们过得还挺安稳,甚至都没太感觉出来。
市民的守望相助
这事儿里,还有不少让人心里暖乎的细节。
网上有个视频挺火的,一个外卖小哥,看着挺瘦弱,大风里送外卖,电动车一下子就被吹跑了,手里的餐食也撒了一地。看着就让人心疼。
外卖小哥这工作,风里来雨里去的,这次大风天,他们还在坚持送餐,不过,也有人惦记着他们。
北京通马路,外卖骑手在大风中前行
图源:北京日报
“杨经理,有个事想和您商量一下,这几天大风,如果快递、外卖小哥需要避风的话,希望您这边能临时容纳一下。”香炉营社区书记闫鹏通过微信与辖区企业一品滇负责人取得了联系。
“当然可以,有什么需要我们协助的,您直接说。避避风、喝口水,我们这边都能提供。”一品滇负责人爽快地答应道。
这一幕发生在西城区椿树街道。街道预料到外卖员、快递小哥可能遇到困难,早早将工会驿站开放,作为临时“避风港”,还动员临街商铺,作为快递员、外卖员们在大风期间的临时驿站。而这些临时开辟的地方,就成了小哥们歇脚、分拣货物的场所。
快递员张玉林在椿树街道工会驿站避风
图源:千龙网
停车场也纷纷行动了起来。“能不能把车停在你们的地下停车场里?”4月11日上午,石景山区,京西大悦城的客服中心接到了一位市民的咨询电话。
大风天,大家怕车停在室外被吹坏,就想找个安全的地方,也没想着免费,就图个安心。
商场一听,二话没说,直接决定从11日下午4点到13日晚上10点,把地下停车场免费开放。推广部开始制作海报,物业部把停车系统调为免费,赶在下午两点半,他们把这则通知在商场的各个社交平台发布。附近居民陆续开车过来,到11日晚上,这个有110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已经基本停满。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北京好多地方都跟着做起来了,朝阳、石景山、丰台、通州好几个商圈都出了免费停车场,帮市民解决了大问题。
类似的场景还有不少。西铁营万达广场和商场里的万达影院联动,腾出一个大电影厅,重新安排了电影排期,还准备了毯子、矿泉水、泡面,布置成了一个临时安置点。
大风猛烈,一座城市的温度,在大风来临之际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城善治的检验
其实,这场大风也像是一场大考。从结果来看,北京算是扛住了,展现了大城市治理该有的水平。
大风还没来的时候,相关部门就不停发预警,从关掉室外场所、加强巡查、修剪树枝、保障生活物资,方方面面都动起来了,织出了一张密实的应对网,整个城市都进入“战备”状态。
园林工作人员对树木进行修剪,减少倒伏风险
图源:新京报
这信号一传开,市民们也立马感受到了。大家不仅配合各种措施,还主动参与进来,尽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北京这次迎战大风,既有紧张的一面,也有不少温暖的小细节。
有专家说,今年大风天气多,是因为气候变暖让大气环流变化,冷空气活动频繁。往后看,这种极端大风天气说不定还会更多。那怎么应对这种新挑战呢?
北京这次的经验,说不定能当个范本。比如,梳理管理机制、完善应对措施、发动民间力量,这些都能给以后提供点思路。
就像今天的雨一样,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天,给城市带来一丝清凉与宁静。大风虽然过去了,但肯定不会“风过无痕”。那些让人感动的事儿,那些有用的经验,都会留在北京这座城市的记忆里,成为它的一份特别的印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