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常”“细”“长”三个字,深刻揭示了抓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论,也为全党全军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作风建设同样如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歪风与清风的拉锯较量,邪气与正气的反复角力,决定了非“常”不足以治本,非“细”不足以克难,非“长”不足以巩固。只有把作风建设作为永恒课题,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唯有把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化风成俗,才能让优良作风释放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力量。各级应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应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军委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机制,自觉做到频道不换、力度不减、标准不降。
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面对作风上的沉疴痼疾,只有坚持从易到难、由小到大,才能啃下硬骨头,积小胜为大胜,从根本上达到转变作风的目的。各级应从细节入手,多到基层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解决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解决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好普遍性问题。
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绳锯可断木,滴水能穿石。作风问题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必须抓常、长抓,抓反复、反复抓,进一步强化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切实用问题的解决、作风的转变、官兵的满意检验这次学习教育的成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