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文化、人类文明的发展格局,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和新时代实践要求,从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作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融通、民族和世界相关联、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两个结合”的理论产物,在坚持“魂脉”与“根脉”有机结合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以培根铸魂开辟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更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这一历史坐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进行创新发展。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存在与社会意识、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关于文化本质和文化创造主体,关于意识形态、精神生产,关于世界历史与精神交往等重要思想观点的基础上,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如“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道德观等重要价值观念。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以论事明理开辟新境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于社会思想文化呈现的新特点,着眼于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紧扣文化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展开追本溯源式的论析,系统阐述了在信息化背景下应对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内在规律,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的时代课题,提出了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关键举措。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文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性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境界。
以与时俱进开辟新境界。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时代背景,着眼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以与时俱进的视角赋予文化新内涵、新功能、新定位。立足“解释世界”维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导向,顺应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立足“改造世界”维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激发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之功、铸魂之效,以理念上的创新、价值上的引领、思路上的突破开辟了认识与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
谋划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确立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方针、总遵循、总要求,是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担负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之旗。
彰显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引领和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全面性、系统性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形成了包含文化理念、文化范畴、文化论断等内容为一体的有机整体,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为宽广的文明维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涵盖意识形态、思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际传播、文化遗产等多个领域,这一系列战略部署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从宏观到具体、从整体到重点,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彰显创新性和发展性。文化作为一种生命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演化状态之中的,发展创新是强化其生命力与影响力的内在要求。从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的起点”,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文化坐标、锚定了文明方向。从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在统摄马克思主义之魂脉、固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造,既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又推动文明更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不断拓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彰显人民性和协调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原则要求。从主体力量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文化理论,巩固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从“两个文明”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贡献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智慧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内含着“中国意义”和“民族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和“文明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文化、人类文明的发展格局和演进态势,在更深层次上阐明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刻洞察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原则、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范式、共同发展的新使命,超越了“文明冲突论”与“文明优越论”等,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方案。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规律使然、形势必然。面对世界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提倡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不同文明包容共存提供前提保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文明交流提供原则遵循;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为文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方式路径。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在坚持本国文化主体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基础上,倡导各个国家的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维护和平稳定。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范式。现代性样态正在发生历史性嬗变,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人类文明形态必然经历历史性形塑,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文明形态。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社会发展逻辑,粉碎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治理迷思。于中国文化发展而言,夯实了文化主体性和文化传承性;于人类文明发展而言,激发文明的开拓性、创新性和开放性,为探索更加多元、更具包容性的人类现代文明形态注入了思想动力。
(作者系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