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王莉: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思想武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3)

二、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一)认清作风问题的实质,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作风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其实质是“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捞资本、谋升迁,不惜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甚至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取私利,甚至到了欲壑难填、蛇欲吞象的地步,其中的动因不就是一个‘私’字吗?”“干部合理合法的利益当然要承认,也要保障,但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讲了,我们党还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吗?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吗?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党的干部,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是把作风问题从“公”与“私”的关系上摆在明面,并向全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即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针对作风问题、公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问题、公私关系的深刻分析,我们可以回答怎样加强作风建设的问题,即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怎么以理论武装?那就是深入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夯实思想根基。所谓科学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理论成果。只有理论上清醒,行动上才能坚定;反之,若理论基础薄弱,面对挑战则会无所适从。因此,深刻领会科学理论是作风建设的坚实支撑。怎么提升理论素养?关键在于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铸魂育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领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精神实质,持续开展党性教育,切实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思想上的成熟、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

(二)抓作风还是要靠制度,以制度规范强化刚性约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创造性提出“把依规治党当作管党治党基本方式”这一重大论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着眼解决管党治党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补齐党内法规制度短板,不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和党长期执政的规律性认识。

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615部。其中,党中央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211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部委党内法规163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3241部。党内法规使用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七类名称,其中党章1部、准则3部、条例43部、规定850部、办法2034部、规则75部、细则609部。

在上述3615部党内法规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修订的有很多,关于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就有《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诸多内容。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起来后,我们有必要要求全党学习起来、行动起来、执行起来。这也是我们所强调的,通过法规的制定、学习、遵守,最终以法规的严格执行确保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实现党纪党规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建设。

(三)保证制度规范的效力,以监督问责形成震慑效应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一切权力必须有边界、受监督,决不能越界、越轨。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特别是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深化改革、强化治理,推动执政能力整体提升。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党委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督,包括对党员的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工作,党委要任命干部,更要监督干部。纪委监督的重点是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除了党委监督、纪委监督,我们还要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强化党内监督是为了保证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化国家监察是为了保证国家机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强化群众监督是为了保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必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同其他监督协调起来,形成监督合力。

监督是作风建设的“催化剂”。应贯通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形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并举、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并用、制度监督与群众监督并行,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的全方位、多角度监督局面。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政治监督清单,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推行作风建设预警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切实实现监督关口前移。

(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文化涵养政治生态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可以说,这一内容明确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义、价值、要求以及实现路径。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涵养一心为公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勤俭节约的风尚,进一步培塑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厚植优良作风的文化根基,让清正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另一方面,作风建设既是刚性约束,也离不开文化的导向、约束、教化等功能,即我们要以文化培育涵养政治生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协同发力。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范璧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