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骑手群体全面发展,不仅是保障这一群体合法权益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动社会公平、激发经济活力的必然要求。唯有构建多方协同的支持体系,让他们在创造城市便利的同时获得应有的尊严与保障,方能在数字经济时代书写更具温度的发展篇章。
日前发布的《外卖骑手生活世界研究报告》显示,外卖骑手中95%以上是青壮年男性,近八成跨区域流动,月均收入主要在6000元—9000元。这一群体在城乡流动、家庭责任与职业过渡的“夹层”中,形成了独特的“三明治”生存结构。专家建议,政府、企业、社会和骑手家庭等多主体参与,合力促进骑手全面发展。(4月11日《工人日报》)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外卖骑手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连接着商家与消费者。《外卖骑手生活世界研究报告》揭示出社会转型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唯有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与家庭协同发力的支持体系,方能推动骑手群体实现全面发展。
相关研究显示,外卖骑手平均从业时间不足12个月,职业发展的高流动性既为个体提供转型机遇,但频繁换岗也会带来技能积累不足与社会保障缺失。目前,骑手群体的诉求已超越单纯的经济收入,形成涵盖生存保障、职业尊严、发展空间的立体需求体系。在收入层面,需要建立更科学的派单算法与薪酬机制,平衡效率与公平;在安全保障方面,亟待完善职业伤害保险、交通意外救助等制度设计;在职业发展维度,应构建“技能培训+晋升通道”的成长体系;子女教育支持方面则需打通城乡教育资源,缓解骑手家庭的后顾之忧。这些需求的满足不能依靠单一主体,而需多方协同发力。
对此,有关部门应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将骑手纳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推动建立行业集体协商机制,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平台企业需承担主体责任,优化算法规则,建立“防疲劳”保护机制,探索“技能+服务”的复合型薪酬体系,将骑手职业发展纳入企业战略规划。社会组织可发挥桥梁作用,通过设立骑手驿站、开展法律援助、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增强群体归属感。家庭支持同样不可或缺,需要构建城乡衔接的子女教育支持网络,保障骑手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在数字化管理趋势下,还应警惕技术异化对劳动者权益的侵蚀。平台算法的优化不应止步于“超时免罚”等表面调整,更需建立劳动者参与算法规则制定的机制,实现技术向善的转型。同时要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心理疏导、文化融入等服务,帮助骑手构建城市生活支持网络。某外卖平台试点的“骑手子女夏令营”活动,正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群体融入的有益尝试。
促进骑手群体全面发展,不仅是保障这一群体合法权益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动社会公平、激发经济活力的必然要求。唯有构建多方协同的支持体系,让他们在创造城市便利的同时获得应有的尊严与保障,方能在数字经济时代书写更具温度的发展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