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大国科技博弈的核心领域之一。与此同时,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趋势遭遇逆全球化浪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科技发展既面临技术封锁的挑战,也拥有开放合作的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强调“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的必由之路。国产人工智能产品的创新,既得益于独立自主的技术突破,也离不开全球协作的科研生态支撑。我们需要坚持“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统一,以政府和市场的协力共进,推动国产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智能普惠贡献中国力量。
坚持自立自强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可靠根基。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创新竞争优势,需要沉淀于自主科研团队的深厚人力资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一些国外人工智能厂商的闭源式技术封锁,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以算法优化和底层架构再造,打破了国外厂商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核心技术垄断,实现了普惠式发展和效率跃升。其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R1,通过强化学习与轻量化设计,使单位算力成本大幅降低,在中文效率上超越国际同类产品。这一创新成绩,离不开其科研团队“深度求索”般的独立自主创新。该团队不仅跳出了单纯依赖芯片等硬件算力堆积的惯性路径,实现了“算力集约化”突破,破解了“卡脖子”困境,还证明了技术路径的自定义可能性,为突破外部技术封锁提供了范例。此外,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构建国内大循环战略布局,自主完整的国内产业链赋予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创新”优势。
坚持开放合作是加速创新迭代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越开放网络越大,创新水平越高。自主创新也是在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非闭门造车,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开放共享能够激发创新网络的群体智慧,当创新主体突破组织边界形成开放系统时,知识溢出效应能够使创新效率呈几何级数增长,超越任何封闭单体组织的创新力极限。人工智能研究的开源协作模式充分体现了创新型生产社会化的优势,通过分布式开发、持续集成等机制,建立了技术迭代的速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神经网络芯片等关系长远发展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要从国家层面超前谋划布局,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主张开源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工智能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各国共享智能红利,将自主创新与国际协作紧密结合,推动国产人工智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局部领域“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政府和市场相协作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须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既需要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也需要政府供给并完善创新制度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牵引作用,完善人工智能创新政策的顶层设计。我们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统筹政府和市场力量方面的优势,通过跨部门政策协同机制整合产学研资源,在芯片研发、算法攻关等领域建立“揭榜挂帅”等动态竞争机制,既保障战略方向聚焦,又促进市场微观活力。例如,深度求索(DeepSeek)旗下的DeepSeek-R1、V3、Coder等全系列大模型已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依托国产深算智能加速卡与全国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既为诸多国内开源大模型提供丰富的异构算力资源,也更大范围地促进了人工智能普惠,在开源生态建设中实现了政府和市场主体的有效协作。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不仅加速技术突破,更培育出兼顾效率与安全的创新生态,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