肜新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步履铿锵。报告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路与进展”这一主题,从五个方面来展开:第一,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回顾与2025年目标任务;第二,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历程;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与着力点;第四,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困局与破局;第五,北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效。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24年回顾与2025年开局
(一)2024年回顾
“前高、中低、后扬”,一条“V形”曲线,刻录下2024年中国经济走过的不凡历程,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复杂多变局面下驾驭经济工作的高超智慧和能力。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0%。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4.2%。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5%的增长是生产需求共同发力的结果。从生产看,工业、服务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1%;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6.2%。从需求看,内需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7%。同时,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发展,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0.3%。放眼全球,我国5%的经济增速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所创造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
5%的增长彰显了大国的韧性和实力,意味着我国有更多的实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改善社会民生,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发展的根基。比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34.6%、16.3%。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截至2024年共有5G基站42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7万个。
在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改革蓝图,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力,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有效发挥。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48.3万亿元、52.1万亿元。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深入,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日均新设企业2.4万户。高水平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3.8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连续八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在巩固货物贸易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服务贸易实现新突破。2024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方面,绿色产业持续扩容。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317万辆,成为世界上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千万的国家,年末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生态环境质量改善。2024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
(二)2025年开局
根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GDP增速预期目标设定在5%左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安排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在财政政策方面,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在货币政策方面,强调适度宽松,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在提振消费方面,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楼市股市方面,要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