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2035战略目标,向建成文化强国坚定前行

锚定2035战略目标,向建成文化强国坚定前行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指出,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我们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放眼中华大地,《觉醒年代》《只此青绿》等优秀文艺作品竞相涌现,《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博节目火爆“出圈”,“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等文化现象热辣滚烫,一幅古今辉映、灿烂辉煌的文化长卷徐徐铺展。今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让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愈发充盈,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文化领域呈现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生动图景。看产业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5559亿元,增长5.9%;看文化惠民,2023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4.4亿册,同比增长5.6%;看非遗传承,北京中轴线、中国大运河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项目达43项……今天,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盎然,神州大地升腾起“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愈走愈宽,让亿万人民奋进新征程志气高昂、骨气坚定、底气充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积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从实践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不难看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以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焕发中华文化时代光彩,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厚植文化自信之基、激扬文化自强之势,就一定能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编制《文化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到“十三五”“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编制实施,一个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立足长远的科学谋划,都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也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锚定战略目标,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我们就一定能够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宣讲家网 丁恒情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