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24级网媒专业本科生乔梁,参加了“信仰行”先进人物面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北京联合大学专场报告会,聆听了来自社会各界宣讲员的动人事迹,深受启发,写下了这篇长篇心得体会。从“颐和园扫地僧”到红色文化讲述者、皮影艺术传承人、长城守护者及时代摄影师,他从多重视角阐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在“先进人物面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报告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人物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动人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画卷,让我深受触动,收获颇丰。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24级网媒专业本科生 乔梁
张旭,这位被称为“颐和园扫地僧”的保洁师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文化传承篇章。他对颐和园古建筑知识的精通令人惊叹,从建筑名称到背后的历史、宗教含义,面对游客的提问,对答如流。他每日清扫着历史的尘埃,却也丈量着文化遗产的厚重。起初,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知识,他没有退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查阅大量资料。正是他的坚持与热爱,让他从一个普通保洁员成长为传播文化的使者。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即使从事着看似平凡的工作,也能凭借对文化的热爱,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让我明白,文化传承并非只是专家学者的职责,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学习、去传播。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夏芸枫老师,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红色文化的热爱,讲述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信仰。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述,让那些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抗争,到和平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聆听这些故事,我深刻领悟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融入我们的血脉,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作为。
李炟橙,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的演员,为了皮影艺术的传承,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与努力。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传承困境,但李炟橙和她所在的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克服了训练的辛苦、观众的流失等重重困难,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皮影戏。李炟橙在训练中精益求精,为了让皮影人物表现得更自然,她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模仿人物的动作与神态。她的坚持与创新精神,让皮影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传承中,不仅要有坚守的决心,还要有创新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并发展。
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党支部委员谷文亭分享的长城巡查工作,让我们看到了长城文化的守护者们的默默付出。长城作为中国的标志性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民族的精神象征。村民们自发守护长城40年,他们不仅保护着长城的一砖一瓦,更传承着长城所蕴含的坚韧不拔、团结统一的精神。在他们的努力下,石峡村依托长城资源实现了乡村振兴,让长城文化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这让我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为了留住历史,更是为了推动地方发展,提升民族自信。
北京大北照相有限责任公司的摄影师贺柏音,用镜头记录时代的华彩瞬间。他参与多项重大活动拍摄,在前辈劳模精神激励下,勇挑重担,圆满完成一次次拍摄任务。摄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能够定格历史,传递情感。贺柏音通过他的镜头,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他的故事让我明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多种形式的表达,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先进人物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理论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这些先进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对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担当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努力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同时,我们也要立足本职工作,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百姓宣讲报告会,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号角。让我们以先进人物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共同书写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供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百姓宣讲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