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连日来,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国家安全知识,进一步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4月14日,民警为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缜小学校学生讲解国家安全知识。新华社发(潘建勇摄)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保障。实践充分证明,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大意义,扎实有力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就能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安全,教育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要在战略谋划、顶层设计、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发力,也要通过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国家安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级普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普及《宪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再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近年来,各地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深化宣传教育,让维护国家安全从“专业领域”延伸至“生活日常”。各地各部门聚焦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创新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内容、方式和载体,着眼特点、把握重点,分层分类,大众化、普及化,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普法宣传活动,以宣传教育筑基,不断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社会共识。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更具隐蔽性和技术性。从大数据分析助力识别风险苗头,到人工智能技术强化舆情监测;从量子通信技术守护信息安全,到北斗系统保障战略资源自主可控……近年来,我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筑牢安全屏障。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安防系统实现“一网统管”;在西南边疆,数字化边境管控平台织密立体防控网……科技赋能,让国家安全工作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预警”,从“人力密集”升级为“智慧协同”,为维护国家安全注入强劲动能。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依法持续完善有利于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的体制机制,增强面向国家安全的跨系统、跨部门科技创新协同性,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
国家安全没有“局外人”,每个公民既是受益者,也是责任主体。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十年来,从社区网格员排查隐患到普通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从企业严守数据安全底线到青少年自觉抵制网络渗透……全社会逐渐形成“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局面。不论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还是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不论是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还是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每一个公民和组织都积极行动起来,就能汇聚起护卫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精准施教调动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往深处走、往实处去、往细处落,推动社会各界、各行各业自觉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的责任意识,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
国家安全为人人,人人关心支持国家安全。唯有坚持宣传教育常态化、科技支撑前沿化、责任落实全民化,才能构筑起坚如磐石的国家安全防线。让我们携手同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共护国家安全,以“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共享盛世安宁,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安全篇章。(宣讲家网 黄宗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