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网: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旗帜网: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亲临重庆考察,赋予重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重大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指明了城市治理工作的方向。重庆市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入手,加快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

加大“统”的力度:成立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期间提出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将原本运用于行政执法领域的“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拓展到城市治理领域。“大综合一体化”以解决治理碎片化和职能分散、各自为政等问题为导向,系统整合集成各类治理事项、治理业务、治理资源,以全过程、全空间、全要素、全周期治理的体系性重构,促进部门间、区域间、层级间一体联动,是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

为更好推动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重庆市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由相关市领导担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成员包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大环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等32个与超大城市治理有关的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还包括中心城区各区党委(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委员会下设城市治理专家委员会,并设立首席数字官。

重庆市为提升“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运行效能,在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相应板块构建专班协同机制,由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成员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实现日常统筹实体化运行,通过联席会议、督促检查、效能评估等方式,形成城市治理综合统筹调度的“最大合力”。强化对中心城区统筹指导,推动完善体制架构,聚焦解决中心城区城市治理中的重大共性问题和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共同孵化、总结推广具有首创性、差异化、辨识度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整体提升中心城区治理效能。

>> 重庆数字城市管理平台。

用好“智”的方法:全力推动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加快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需要在数字技术上多下功夫,充分运用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推动城市治理各方面有机衔接、协调联动,让城市治理更加智能、高效、精准。

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以下简称三级治理中心)是重庆市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支撑。重庆市加快建设实战贯通的三级治理中心,构建算力存储“一朵云”、通信传输“一张网”、数据要素“一组库”和数字资源“一本账”高效运转机制。推进燃气管网、供排水、高楼消防等高发易发风险领域感知资源规划建设,推动风险点位全量落图,加快构建燃气、供水、污水、垃圾等数字孪生系统。

重庆市积极建立有关市级部门间协同机制,努力形成超大现代化城市“智”理合力。一方面,充分运用数字手段发现解决共性问题,由三级治理中心建立城市治理全量问题库,梳理高频事项和共性问题,形成重点问题事项和风险研判书,推送各级城市治理委员会。另一方面,构建线上线下主动发现问题,分级分类、高效处置机制,加快推动问题解决,完善城市治理效能评估体系,各级城市治理委员会定期向三级治理中心推送优化建议,协同形成基本能力。

超大城市治理要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红利,而人工智能(AI)是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当前,重庆城市治理实践进入从信息化迈向智慧化的爬坡迈坎阶段,需要克服“动态有效数据不足”“处置效率有限”“业务反馈不闭环”“模型融通互馈难”等现实困境,亟须通过AI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及推动相关产业建设。重庆市强化AI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研究制定AI赋能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依托重庆产业优势孵化智能体矩阵,争取在数字政务、交通出行、物流配送、监管巡检、风险灾害预警等城市治理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找准“治”的方向:突出中心城区与重点任务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超大城市治理必须找准方向、突出重点。重庆市将中心城区作为“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探路先锋,领跑带动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以中心城区为主战场、主阵地,积极打造市域城市治理数字化新范例,构建全链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发展新机制和全天候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新体系,重点完成四项任务。

全面建立中心城区“大综合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市与中心城区一贯到底、高效协同的联动机制,在规划、建设、治理全链条协同上率先破题。强化规划统筹,优化实施国土空间治理规划“一张图”,迭代“多规合一”规划图层,健全城市体检带动城市更新模式。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中心城区污水厂网一体改革,强化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提升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规范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深化行政执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动态更新行政执法事项清单。

全力推动数字赋能城市运营维护。加快推进市政设施感知资源规划建设,推动风险点位全量落图,确保实时掌握城市运行态势。加快“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应用全市贯通运行、“渝畅停”应用中心城区贯通运行。持续推进“数治窨井盖”“共享单车监管”“马路拉链”“违建治理”“化粪池监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等区县特色应用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努力打造韧性城市新样板。健全市政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机制,迭代“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试点”成果,制定动态分级标准,推进城市生命线运行“监、管、防、处、评”闭环管控。建强城市防灾救灾基础设施,深化实施老旧管线升级改造工程。开展高层建筑消防、道路塌陷隐患专项治理,推进化粪池、下水道等密闭空间安全体检和专项整治。

全力塑造城市治理民生品牌。实施中心城区“16+3”风貌品质提升行动,对16条重点线路和“城市结合部、交通门户周边、网红打卡地”3大区域进行勘界定责、统筹提升。实施“渝城护学”校园周边高质量育人环境提升行动和“渝城助医”医院周边环境攻坚提升行动。迭代“城市治理全面融入社区”服务机制,把“城管进社区”与社区更新、小微空间更新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