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效应

[中图分类号] F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5)04-0024-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的,是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创新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开放标识,并将以更高水平开放为世界和平发展、繁荣进步带来更多积极效应。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中国式现代化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也将在进一步高水平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前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开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造新的条件和塑造新的动力,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作为促进全球范围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开放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方面,开放为快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必要前提。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积贫积弱,中华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绝大多数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国家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和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得以建立。为了更快推进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引进了大量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撑。改革开放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另一方面,开放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造新的条件。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国家将中国发展视为威胁,推行遏制打压政策,试图构筑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平行体系”。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营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一方面,开放是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经济方面,开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扩大市场规模,推动中国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在同世界各国的高度相互依存中不断实现自身发展。在技术方面,开放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扩散,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和治理,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开放是实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中国式现代化是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产物,文明交流互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之源,而开放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途径。通过信息传播、知识共享、对话互动等多种途径,开放能够将世界各国先进文明传播到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也将中国先进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国,为中国式现代化争取更多的支持与认同。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顺应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尽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不平等,也给当今世界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不能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中国而言,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大背景。这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不能搞封闭主义,还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更多积极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世界共同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与世界各国早已形成不可分割的发展命运共同体。依托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有力促进了世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形成世界发展新格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但也伴随出现了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表现还很突出。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南北差距仍很明显;另一方面,在各国内部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发展差距。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而且极大地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南北发展不平衡格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9—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一位。得益于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改写了全球发展格局。同时,中国通过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方式,40多年来帮助近8亿人脱贫,不仅直接改变了全球贫困人口分布格局,还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创造世界发展新机遇。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经济体人口的总和。巨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巨大的市场,这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持续推进,中国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来源,促进了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拓展了世界经济发展空间。近10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30%左右,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此外,在5G通信、高铁、新能源等领域,中国的技术创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技术合作和扩散,中国将为全球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贡献世界发展新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中国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从世界经济、政治(安全)和文化视角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凝聚了促进共同发展的合力。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效应不断释放,中国方案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断凸显。世界银行报告的测算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显著促进共建国家贸易投资和改善民众生活条件的潜力。得益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已完成和规划中的“一带一路”交通运输项目将使“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货运时间平均减少1.7%—3.2%,使全球平均航运时间下降1.2%—2.5%;“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收入增长1.2%—3.4%,全球实际收入增长0.7%—2.9%。“三大全球倡议”聚焦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与相关各方携手推动倡议落实,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和秩序变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不断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同时,中国有效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积极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式现代化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将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主权平等是几百年来规范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原则,并已成为联合国及其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原则。主权平等的关键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这对于保证国际关系正常发展、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特别是保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稳定有序是全球发展繁荣的基本前提,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平等的世界多极化,就是在全球治理领域坚持主权平等,充分体现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平等的世界多极化,意味着所有国家都能在多极化进程中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享受合法权益,作出各自贡献,也意味着所有国家都要在全球治理领域实现权责平衡。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就是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内行事,跳出阵营化、碎片化、无序化的传统国际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人间正道,也是经济全球化顺势前行的动力和保障。开放包容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开放包容,世界各国才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才能美美与共、和平共处。普惠的经济全球化,就是顺应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做大并分好经济全球化的“蛋糕”,让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公平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此,世界各国要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发展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位置,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解决全球发展赤字,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践行和而不同的精神,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安全稳定,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当今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霾不散,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新领域的安全威胁接踵而来。但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主要是由二战后西方大国主导建立,不仅未能有效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更未能回应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甚至还沦为少数国家谋求霸权利益的工具和阻碍他国发展的武器。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世界各国人民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新的历史时代中华民族为人类谋和平、谋发展的使命担当,是有效应对全球治理赤字的根本之策。面对当今世界有增无减的治理赤字,中国式现代化引导实现更高水平的世界和平与安全、更高质量的全球共同发展、更高起点的人类文明进步,引领人类迈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之治。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制度型开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YZD0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J].求是,2024,(10).

(作者简介:徐秀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中外比较研究部研究员、主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