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时代新征程的首都实践》一书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立足北京资源优势与特色,依循“使命要求—政策导向—产业支撑—要素赋能—治理赋能”逻辑脉络,试图解构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全书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背景”,从南北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国家重要产业京沪布局等区域分工视角,分析全球战略资源博弈加剧、国际地缘竞争从海权向陆海并重转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调整等新形势下,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和要求。第二章为“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涵与政策环境”,从技术创新突破、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升级调整、供需协同发力、分配关系变革等维度探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并对2024年以来国家和北京市级层面密集出台的系列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点任务。第三章为“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支撑”,探析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面临的全球变革趋势挑战以及首都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而提出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打造的对策建议。第四章为“产业融合转型促进首都新质生产发展”,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角度,探讨首都新质生产力打造。第五章为“数据要素赋能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分析在数据基础制度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首都开展的先行先试、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发挥数据交易牵引城市治理方式变革、牵引产业数字化转型、牵引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牵引数字贸易开放发展、牵引存量资产盘活等“五大牵引”功能,从畅通数据交易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大循环的高度,强化首都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数据要素赋能作用。最后,通过与上海的对比分析,提出加快数据交易所建设、激活做实数据交易市场的务实性举措。第六章为“数字经济治理赋能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分析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治理的重要论述指引下,首都在数据治理、平台经济、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挖掘数字经济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机制支撑。
该著作对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数实融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数字经济治理等事关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研提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常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产业规划、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研究,曾参与多项政策文件起草与课题研究,多篇研究成果获北京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及内参采用,并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供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