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

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

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高楼之间,一片占地170余亩的竹林秘境栖息着约3万只鹭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少有的“鹭鸟天堂”。这片城市里的生态绿洲,肇始于冼铨辉27年前为种植竹子租下的一片荒地。竹林初成时,几十只鹭鸟意外降临,随着竹林规模扩大,鸟群也从几十只增至数万只,鹭鸟种类涵盖白鹭、夜鹭、苍鹭等30余种。此后,冼铨辉逐渐放弃了竹材生意,同时为应对偷猎者的威胁,他挖出千米“护鸟河”、搭建守望塔,成为这片“鹭鸟天堂”的守护者,一片荒滩逐渐变为鸟类栖息的净土。2025年,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与鹭鸟,当地政府启动云鹭湿地公园建设,构建一个鸟类生境与人居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共同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护人类发展的未来根基。无序开发、粗暴掠夺的发展方式,虽能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但也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未来注定难以为继。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破坏生态的恶果最终还要人类自己承担。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落实为具体的行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森林覆盖率超过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十三五”以来,“山水工程”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让自然生态得到系统修复……一系列成就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狠抓落实,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自然、修复生态,就能够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也应认识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长期战略,还有一些困难没有克服,还有一些问题没能解决,还有一部分人的观念没有扭转,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和韧性,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才能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加美丽、健康的生活环境,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也都应自觉成为保护者,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推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