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赵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2)

(三)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围绕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新”。一是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是新发展理念,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三是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四是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里,前三个“新”是在讲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要求,强调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新质生产力是在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讲到这里,我们就弄清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问题。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从现实价值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从理论价值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概括。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价值。

(一)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

1.理论内涵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讲话,我们作一个学习梳理。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一是催生因素,包括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二是主要特征,就是创新主导,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三是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四是核心标志,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简单地讲,就是以科技创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五是两个摆脱,即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

2.基本内涵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就是刚刚提到的三个生产要素。那么,新质生产力在生产要素变化上表现为:

第一,劳动者的数字化。一方面,包括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等在内的数字劳动者的大量涌现。另一方面,ChatGPT、SORA等新的人工智能体的相继问世,特别是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和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劳动者的进一步数字化。我们看,在前三次工业革命,劳动力在体力层面被机器大量替代,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劳动力将在脑力层面被机器替代。

第二,劳动资料的虚拟化,也就是生产工具的虚拟化。高新技术的里程碑式进步,引发了包括智能传感设备、工业机器人、云服务和工业互联网等在内的数字化劳动资料的爆发式成长,如算法、算力、大模型、区块链等。

第三,劳动对象的智能化。高新技术促进了以高链接性、强渗透性和泛时空性为主要特征的数据、信息等数字化劳动对象的海量聚集。

(二)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加快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一个大国的崛起势必会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比如: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从落后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发生在德国、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两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发生在美国、德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两国继续保持世界强国地位,而且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也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由此可见,中国若想发展壮大,也须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当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过渡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作为核心技术力量推动着这一变革,这也为我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什么这么说?比如,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数据,而我国具有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如果抓住这一机会窗口,经济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再看人工智能,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与空间技术、能源技术并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在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中,更多的工作岗位有可能会被取代。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就是劳动者该何去何从?历史上看,尽管人工智能会替代一些重复性机械化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并不意味着大量就业岗位就会消失,而是可能会催生更多新兴的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