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巡视整改任务要求,紧密围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及未来发展规划,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鲁亚于3月24日至27日带队前往山东济南、上海两地,就“三大体系”建设、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有组织科研体制机制、学术期刊创新发展、信息化数智化转型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度调研。科研组织处、智库建设与管理处、《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等相关人员参加调研。
本次调研分别走访了山东社会科学院、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深入了解鲁沪两地在社会科学学术学科建设、科研管理改革、期刊发展定位、智库咨政服务、数智化转型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25日上午,调研团队首先抵达山东社会科学院进行座谈。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金卫详细介绍了山东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学术学科建设、蓝皮书编撰、期刊办刊、科研要报等方面所采取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绩。鲁亚介绍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新型智库建设、特色研究优势、《北京社会科学》办刊历史及举措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双方就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创新工程改革、学术学科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智库服务、期刊办刊定位及发展思路、数智社科转型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交流和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表示,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推进学术学科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5日下午,调研团队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前往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进行调研。作为山东省的著名省属企业,浪潮集团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智能转型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其成功经验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探索数智社科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数促中心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和深层次应用,立足山东、面向全国,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构建人才培训、场景体验、供需对接等一体化服务生态,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6日上午,调研团队前往山东大学的《文史哲》编辑部进行调研。《文史哲》作为一本具有70余年办刊历史的期刊,一直受到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与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调研中,杂志主编杜泽逊介绍了期刊的发展传承情况,并强调编辑人员要肩负使命感,致力于铸造新时代的核心典籍。双方聚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特色化办刊、区域性研究、品牌栏目设置、以及选题策划、编研结合、学术活动、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表示将加强联系,共同推动学术进步和期刊发展。
27日上午,调研团队抵达上海社会科学院进行座谈。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吴雪明介绍了上海院立足上海、服务国家的相关经验做法,并从上海院总体情况、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双轮驱动、办刊理念和创新实践、信息化建设布局及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分享。鲁亚围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决策智囊、学术高地、宣讲平台、社会智库”战略定位,从服务国家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需求、科研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及发展规划、学术期刊平台运行与管理、智慧社科院建设布局等情况介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有关情况。双方围绕学科发展规划、科研组织管理体系、服务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决策、统筹优势资源办刊、优化提升信息化服务效能等方面深入交流。一致认为,京沪两地作为特大城市的典型代表,在学术学科建设、服务决策发展、城市治理、数据库共建共享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深化交流,共同谋求发展。
山东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是社科院系统的排头兵,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推动“三大体系”建设中创新了一系列相关做法,此次的“东南行”收获颇丰,调研团队将系统总结本次丰硕的调研成果,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吸收相关经验做法,为推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智库管理改革、谋划学术学科建设布局、推进期刊平台再上新台阶,助力社科院数智化布局提供重要且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