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年智慧中汲取作风建设的“历史养分”

从千年智慧中汲取作风建设的“历史养分”

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阐述作风建设要义,从“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从“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到“政者,正也”,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精髓的古语,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穿越时空的智慧箴言,既蕴藏着治国安邦的哲理,也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

XxjpsgC007070_20250325_PEPFN0A001

2024年11月2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林山寨街道河南工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长们在开会。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以史为鉴,作风建设的历史传承与实践创新。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流传千年,揭示了政令畅通的根本在于取信于民。北宋范仲淹主政开封时推行“十事疏”,通过整顿吏治实现政治清明。明代张居正考成法的核心要义,在于建立“月有考、岁有稽”的监督机制。这些历史镜鉴与中央八项规定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共同指向一个真理:作风建设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新通报,202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1290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21369人。作风建设通过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实现了监督效能的显著提升,折射出从治标向治本的深刻转变。

知行合一,制度约束与文化浸润的双向发力。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全国公务接待支出年均下降18.6%,党政机关简报数量精简65%,会议数量减少44%。数字背后是制度刚性约束的显效,更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变革。某省直机关干部感慨:“现在下乡调研自带方便面已成新常态”,这种改变看似微小,实则是破除官僚主义积弊的重大突破。在某政务服务大厅,智能系统将平均办理时长由原来的17分钟缩短至9分钟。这些变化印证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治理智慧,彰显了作风建设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效应。

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作风建设如同逆水行舟,松一篙则退千寻。当前仍存在“不吃公款吃老板”等隐形变异问题,2023年查处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中,电子红包等新形式占比达27%。这警示我们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既要筑牢制度的“防火墙”,更要念好思想的“紧箍咒”。在浙江某村,村委会外墙的“阳光账本”二维码让每笔支出可追溯;在广东某国企,“廉洁家访”制度将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这些创新实践表明,作风建设正在向“三不腐”机制深化,逐渐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性循环。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从“徙木立信”到“八项规定”,从“民惟邦本”到“人民至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正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当千年古训与治国理政实践交相辉映,我们更加坚信: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才能答好作风建设这个永恒课题,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宣讲家网 曹斌 冯翻翻)

作者单位:陕西神木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