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理论网: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密切相关,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无论哪方面的本质要求,都涉及该方面的具体目标达成,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有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创新和提高领导方式和执政水平,健全党的建设制度和全民从严治党体系,坚持党的自我革命,都必须依靠改革精神和改革实践才能达成。

坚持志不改、道不变,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续完善和发展,顺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达成战略目标。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才能兴党兴国。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应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实践,提升我国经济实力。要在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制体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力,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当家做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就是要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实践证明,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需要思想的引领、精神的支撑。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键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因此,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前途和希望所在。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国家之间和谐友好关系的现代化。只有各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才能保障世界安全、持久繁荣。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战争掠夺、殖民扩张等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此,要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各项倡议,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与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共享现代化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创新,就是坚持“两个结合”,依据具体国情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只有勇于改革创新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开拓出这样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展示文明新形态的先进性,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作者简介刘诗贵,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解自强,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