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开幕。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3月23日至24日,以“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主要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的负责人以及多位国际著名学者,围绕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展开交流、凝聚共识。
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坚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的鲜明特色,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层、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作为今年全国两会后举办的首个以经济为核心议题的大型国际论坛,本次论坛吸引21个国家、86位跨国企业代表参加。两天时间,中外嘉宾围绕宏观政策、改革、提振消费、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议题举行12场专题研讨会,释放出各方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积极信号。
内需旺,则经济强。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国消费规模很大,但消费在国民经济和总需求中的比例还比较低,扩大消费的潜力巨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工作任务之首。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在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减少后顾之忧上下功夫,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健康消费、银发经济,把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服务消费产品和场景,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
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应该看到,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集成优势明显。可以说,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未来,要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人工智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国家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和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打造协同创新生态,持续推动创新要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通,构建若干开放多元的创新“小生态”,共同繁荣全球融合发展的“大生态”。
近年来,中国下大力气化解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经过艰苦努力,这三大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处于收敛状态。2024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交易和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一线城市回暖态势比较明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房地产市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及筑牢金融机构风险防线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建言献策。要通过完善风险研判、防控协同等机制,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持续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债务风险化解,高度重视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将统筹用好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力争尽快取得明显进展,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今年以来,随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落地,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效应不断增强,1至2月份经济运行延续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些目标稳健务实,既考虑了稳就业、惠民生、防风险等需要,也考虑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动力、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的效力。当前,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背景下,中国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锚”。(宣讲家网 黄宗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