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要在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等方面尽职尽责。
据相关报道,长三角地区,强劲活跃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地位作用不断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提升,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绿色发展呈现新气象,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江苏实体经济发达、产业基础厚实,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共建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江苏不断发力。截至2024年,江苏已牵头组建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有序推进实施第二批28个联合攻关项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及总数均居全国第一。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江苏可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排放。同时,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上勇争先,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提供示范。
(四)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共同富裕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根据这一要求大力推进相关方面的改革,改掉那些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不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使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成果中真正获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全面普惠式分享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正在发生深度转折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坚定深化改革。
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住重大环节和领域,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不断前进的动力与活力。抓改革、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始终立足于人民群众,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进一步谋划和推进改革,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现实问题中找准改革发展的可能发力点和突破口,统筹兼顾、对症下药,解决民生所系、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重点问题,使改革发展更多受益于民,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共同富裕创造更大空间。
(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不仅指经济领域,还包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只有高质量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才能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地落实,充分发挥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政治优势;只有高质量抓好党的思想建设,才能有效发挥党的科学理论的实践伟力,指引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只有高质量抓好党的组织建设,才能发挥党的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只有高质量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才能以良好的形象广泛凝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只有高质量抓好党的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维护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
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确保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一是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不同领域的党组织,都要强化政治意识,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能够有效贯彻。二是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增强组织战斗力。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深度融入公司治理结构,基层社区党组织要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乡镇党组织要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承担主导责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真正推动工作的“主心骨”。三是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推动干部担当作为。必须注重作风建设,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让党员干部沉下去,和企业、群众一起想办法、解难题。四是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升治理效能。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监督执行的机制,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地方治理有机结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