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更好服务老百姓

让中医药更好服务老百姓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部署8个方面21项重点内容,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该文件是近年来首次专门就中药质量和中医药产业作出系统部署,从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入手破难题、促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XxjpsgC007153_20250307_PEPFN0A001

3月5日,居民在朝阳区麦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候诊。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以其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受到老百姓信赖。《意见》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让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更好地服务老百姓健康需求,必将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信中药、爱中药、用中药,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把好中医药源头关。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地大物博,中药资源非常丰富。只有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才能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研究修订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加强药用野生动植物物种就地和迁地保护,规范珍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一批珍稀中药资源的繁育、仿生、替代技术。针对中药材需求增加而珍稀中药资源人工繁育难的矛盾,我国推出系列举措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我国还从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等方面补短板、拓思路,推动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依托符合条件的林场发展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一系列实招,从源头保障中药质量。

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2024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深入介绍了中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所秉持的理念、所付诸的行动,诚挚表达了中国愿加强交流互鉴、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愿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创新,进而让中医药这一古老而又智慧的医学体系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活力?《意见》提出,加强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中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中药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名医验方等的挖掘和转化。对此,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髓内涵,才能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生,让中医药更好惠及百姓。

抓好中医药人才培育。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瑰宝,其意义不仅在“看病救人”,更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的多维度价值。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公平和便捷,关键在人。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看病诊疗需求。这说到底,依赖于服务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人才的培育、储备和流动。我们要继续实施基层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优化中医药人才成长途径和队伍结构,在充实人才的同时,通过政策条件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贴近服务人民群众。

完善中医药产业体系。当前,我国中药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但产业聚集度较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较慢、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产业格局的提升。我们要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中药制造品质,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火出了圈,作为中药代茶饮,其凭借物美价廉、口感清爽等优点受到年轻人追捧,高峰时期“一帖难求”;河南东济堂中医馆开设食养厨房,提供桑葚山药羹、茯苓煎饼等特色药膳,吸引众人排队品尝……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收获人们的青睐与支持。

当前,中医药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各级政府和中医药卫生机构要认真贯彻《意见》精神,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让中医药为健康中国建设赋能,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宣讲家网 文悦)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津滨城际高铁公司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