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标引领法
目标引领,就是确定科学目标,设计实现路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注重目标引领,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同时还指出,科学确定发展目标,谋划好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更好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指导作用。从中长期目标来看,我们要锚定2027年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锚定2029年《决定》提出的改革目标和任务,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确定的目标,锚定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确定的目标。
第一,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且还指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了加快建设十三个方面的强国,即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体育强国。之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2024年又提出旅游强国。这是15个强国目标。
在建设制造强国方面。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可以说,我们锚定的目标是长远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表述就是着眼于这些长远目标,比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这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基础。
在建设农业强国方面。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农业强国。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强国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并提出自党的二十大以来的阶段性目标,“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方面作了战略部署。
第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到党的二十大又增加了新内容。从强国目标来看,一是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到2035年,我们要建成这些强国,时间很紧迫,但有些优势已经显现。比如,科技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一些新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同时,也要加紧解决一些短板和不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这就是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通过每年的部署和落实,解决问题和短板。二是建成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这些到2035年都要建成或者基本建成。在建成数字中国方面,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之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一要求作了进一步细化。三是强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到2035年,15个强国目标中有的是完全实现,有的是阶段性实现,比如交通强国。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其战略目标中有一点: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运营增加到4.8万公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四是四个方面的“型”。这就是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
学习型社会意味着什么?首先,通过学习,不断丰富知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适应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要求,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哲学、历史、法律、科技、国防、国际等各方面知识,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这里讲的是五大思维能力,现在我们讲的是七大思维能力,增加了历史思维和系统思维。比如,我们要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对抽象事物的深入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次,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去伪存真的能力。最后,通过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就是为了实践,就是要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到2027年完成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等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细化这些目标任务,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第四,到2029年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决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也就是说,到2029年,我们要完成300多项改革任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作进一步细化,比如“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总的来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锚定各阶段目标,推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