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之阶段性特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要深入分析“十五五”时期新的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未来五年的发展形势是怎样的。我从目前的研究出发,分析“十五五”时期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包括,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并行,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美好生活引领社会保障与服务升级。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外部不确定性加剧,防止出口下滑拉低增速;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防止收入差距扩大;人工智能冲击就业市场,防止规模性失业风险。
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资,使得部分投资者财富快速积累,可能导致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将替代部分重复性、高度程序化的工作岗位,比如制造业的装配、焊接等重复性、流水线工作。服务业也会受波及,据Gartner报告,截至2024年,约30%的企业客服工作已由智能客服承担,预计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50%以上。金融行业变革也十分显著,高盛指出,过去二十年间,华尔街股票交易大厅的交易员数量从约6000人锐减至如今的200人左右。从整体态势看,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正在显现。那么,未来如何防止人工智能的冲击,使其创造更多的新工作岗位,还有待深入研究。以上只是我的简单思考,供大家参考。
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之科学方法论
(一)统筹协调法
这一方法论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比如,强调“深化了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出“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指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强调“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指出“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指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强调“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指出“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强调“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指出“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统筹”这一概念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频繁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比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统筹协调”“统筹兼顾”。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这里我重点强调6个方面。”这六大关系包括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要用统筹协调法?第一,统筹协调是在矛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报告指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消费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更加注重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当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传统的供给无法创造出新需求,新需求已有的供给无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因此在供给端,我们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第二,统筹是在相互交叉中找到重叠点,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共相点。比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就是找到重叠点。可以说,我们当前的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如果统筹不好,三个方面将会产生矛盾;如果统筹得好,则矛盾就会变成机会。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在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农村人口越来越少。那么,对于乡村全面振兴来说,就面临劳动力匮乏,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的困境。对此,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特别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健全县域商业体系。也就是说,把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更多地集中在县城县域,不仅可以推进新型城镇化,还可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县域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资源“下沉到县”,为县域发展留住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更好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总的来讲,统筹的目的,就是找到矛盾的交叉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