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3月17日报道,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无独有偶,近日,人民网也报道,位于密云区穆家峪镇北穆家峪回族村的北京悦民嘉誉种植专业合作社传来喜讯:“京采8号”番茄产销两旺,日产量可达千斤,深受市场欢迎。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从“会”种地,到“慧”种地,落实“藏粮于技”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可以说,拎好“菜篮子”、扛稳“米袋子”、盛满“果盘子”的底气,关键要用好农业科技这个硬核支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首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北京充分利用科研院校多的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比如,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项目与蔬菜产业提升行动的大力支持下,农科院成功构建了科技引领的优质水果番茄稳产高品质技术模式,并打造了高效生产技术标准化基地。通过实施“良种+良法”“设施+农艺”“品质+品牌”的全方位策略,切实提升了水果番茄的商品品质和商品率,实现了优质优价的市场目标。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农科院还重点围绕10条蔬菜产业带、35个规模提升群,为大兴西瓜、密云番茄等特色产业提供全产业链的升级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北京蔬菜公园”,打造科技示范的“新名片”。另外,还建成了覆盖市、区、乡镇、园区的四级示范网络,为蔬菜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也正是全市上下统筹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和人才优势,集成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确保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总量稳定、品质提升,为市民提供了“更安全、更优质、更新鲜”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
“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根基。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如何把农业大国建成农业强国,重点和难点任务仍然在农村。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当第一缕春风吹过顺义区的广袤田野,一幅科技助力春耕的繁忙画卷便徐徐展开。5G技术、农机托管服务、水肥一体化,再加上北斗导航,这些科技力量正让北京的传统春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书写北京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篇章。对此,怀柔区桥梓镇平义分村种粮农户王志明也深有感触,“从前靠天吃饭,现在靠科技和专家啦!”“以前浇地靠经验,三遍水都不够,1500亩地来来回回得浇一个月,如今有了喷灌水肥一体机,一个礼拜就浇完了。”王志明算了算账,现在每亩地能节水30%、节肥15%,以前一亩地赚不了几个钱,现在的中麦886不光产量高,加工后的有机挂面、面包也都特别受欢迎。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满足数亿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当科技邂逅田园,让诗意栖居照进现实。未来的中国农业,必将继续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不仅有粮食的丰盈,也有灵魂的滋养。走出家门,就能走进田园,邀二三好友,去做一回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宣讲家网 刘纯银)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