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外交主题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谈元首外交
作为大国大党领袖,习近平主席以全球视野和时代担当,引领中国外交守正创新,稳健前行,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积极和深远的变化:
一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理念倡议,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支持;
二是中国在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期待和赞许;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和启示,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借鉴。
谈中俄合作
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中俄两国曾分别在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双方将以共同纪念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谈中国外交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确定性日益成为全球稀缺资源。各国尤其是大国作出何种抉择,将决定时代方向、影响世界格局。中国外交将坚定不移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将以中国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
我们将做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定力量。
我们将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正义力量。
我们将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进步力量。
我们将做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建设力量。
中国外交将持续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我们将打造更加便捷的往来通道。
我们将推出更加高效的外事服务。
我们将营造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行列,还有100多个国家支持“三大全球倡议”,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历史将证明,只有心怀“大家”,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让这个世界成为各国的世界,让未来成为所有人的未来。
谈全球南方
世界百年大变局下,东西南北关系出现此消彼长的历史性变化。展望未来,要让世界稳下来、好起来,全球南方是关键。
全球南方要自强。
全球南方要团结。
全球南方要发展。
谈乌克兰危机
中方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就主张对话谈判,寻求政治解决,就在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中方秉持的始终是客观公正的立场,发出的一贯是冷静、平衡的声音,目的是为解决危机创造条件、汇聚共识。中方愿根据当事方的意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最终化解危机、实现持久和平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谈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
科学技术不应成为编织铁幕的工具,而应当是普惠共享的财富。为推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方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倡议》,发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同巴西、南非、非盟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呼吁重视全球南方的科技能力建设,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我们愿意同更多的国家分享创新成果,同大家一起追逐星辰大海。
谈中美关系
相互尊重是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前提。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都将在这个星球上长久存在下去,因此必须和平共处。中美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可以成为伙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谈上合组织所发挥的作用
今年秋天,中国将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峰会,届时上合国家领导人将齐聚海河之滨,总结成功经验,擘画发展蓝图,凝聚合作共识,让上合组织从中国再出发,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命运共同体。
谈联合国的作用
首先要筑牢主权平等的基石,承认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不能谁“胳膊粗”、“拳头大”,谁就说了算。
二是要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反对少数国家垄断国际事务,全球南方的声音应当得到更多倾听,各国的正当权益应当得到充分保护。
三是要恪守多边主义的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包容协作取代集团对抗,以“大团结”破除“小圈子”。
四是要加强国际法治的权威,大国尤其要带头讲诚信、讲法治,反对双重标准和选择性适用,更不应欺行霸市、巧取豪夺。
谈中东和平稳定发展道路
中国是中东国家的战略伙伴,是阿拉伯兄弟的真诚朋友,中方将继续坚定地为中东人民争公道,争和平,争发展,支持中东国家自主掌握前途命运,自主探索发展道路,早日实现和平振兴之梦。
谈中非合作
今年是落实北京峰会成果开局之年,我们愿按照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助力非洲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实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培育数字、绿色、人工智能等新增长点,推进1000个小而美惠民生项目,加强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提升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今年二十国集团峰会将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中方坚定支持南非履行主席国职责,为全球治理留下鲜明的“非洲印记”。
谈台湾问题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历史,也是事实。主权原则是联合国宪章的基石,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应搞什么双重标准。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应该支持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就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台独”分裂只会玩火自焚,“以台制华”无异于螳臂挡车。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谈周边外交
我们相信“家和万事兴”,只要秉持“共同家园”的理念,坚持“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就一定能够化解分歧,合作共赢。中方也将继续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开放包括单边开放,与周边国家共享更多发展红利。
谈中欧关系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回顾双方半个世纪的交往,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最强大的动力是互利共赢,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最准确的定位是伙伴关系。中国对欧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欧洲可以成为中方信任的伙伴。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谈人民友好
人民友好是双边关系的基础,也是促进和平的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更加频密,距离不断拉近。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始终以诚相待,以心相通,彼此有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谈中日关系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日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应当最了解,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力量,讲信修睦的邻邦。上千年来,中国给日本带来的,从来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面对历史大变局,什么是为邻之道,什么是大势所趋,日方有识之士应当深思熟虑,从善而行。
谈中拉合作
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只有相互支持,没有地缘算计。同拉美国家交往,中方始终秉持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从不寻求势力范围,也不针对任何一方。今年是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中方将于上半年在华举办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跨越山海,排除干扰,推动中拉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谈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实现南海的睦邻友好、长治久安,靠信任,也要有规矩,关键是要落实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制定好“南海行为准则”。在中方推动下,“准则”的磋商进程正在加快,已经完成了案文三读,我们对达成“准则”充满信心。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加强对话,排除干扰,聚同化异,尽早达成“准则”,将南海真正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谈妇女事业发展
1995年,中国承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里程碑。在北京世妇会召开30周年之际,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倡议,中国将于下半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
30年来,中国践行北京世妇会精神,推动中国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30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引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30年前,北京见证了世界妇女追求平等的决心。
谈中印关系
中方始终认为,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共同任务是加快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双方理应相互支持而非相互消耗,密切合作而非彼此防范,这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作为两大文明古国,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直到找到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我们还有责任带头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中方愿同印方共同努力,总结经验、开辟未来,推动中印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谈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
2025年,我们将围绕“三个一”建设海外平安中国体系:
一是打造一个海外安保国际合作平台,深化同各国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澜湄国家的安保合作,延伸互帮互助“朋友圈”。
二是用好一条海外领保求助热线,提供全天候、零时差咨询和协助。
三是完善一套风险预警、应急处突联动机制,为海外同胞提供更高效的领事保护,也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来源:新华网
责编:张慕琪 校对:吴成玲 审核: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