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创新方法
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于实践、植根于历史,在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在创造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理论的逻辑,展现为科学的体系。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科学体系也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进程中更加丰富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什么是“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两个结合”是什么关系?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
中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都是读四书五经的,他们头脑里有一套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那么,我们就要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一棵树,这棵树要想在中国长大,就要有营养。这个营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体来讲是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滋养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是这两者必须有一致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