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
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科技进步是第一推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效率。以交通出行为例,得益于科技进步,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前坐马车既不舒服,耗时又长,现在我们可以选择开车、打车,或是坐地铁,自动驾驶汽车也已经出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之前的封建经济,又或者是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创新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站在世界发展的时代前列,取得诸多成就,如新能源汽车、国产大型游轮、国产大飞机、无人驾驶技术等。
新质生产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具有极强的历史预见性,提出资本有机构成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发展大变局,提出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发展。如今的中国与清末积贫积弱的中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立和破、质和量、共性和个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四对关系。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辩证法,不能一哄而上,要尊重经济学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科技进步规律,渐进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在产业发展方面,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相对的是,传统产业在走下坡路,这是大趋势。以能源行业为例,以前占据大势的是煤、水电,现在流行绿色新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大幅提高。随着光伏组件成本的下降,我国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大幅降低。面对产业转换这一大趋势,我们不能追求速成,要有耐心资本,关注新质生产力的长期发展。
三、积极应对问题与挑战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化解当前矛盾和问题的解题关键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了不起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虽然我们取得了成就,但不能躺在成就上睡大觉,而是要看到仍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从内在条件看,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掣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工作推进情况看,有的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一遇到矛盾和困难又习惯性回到追求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上;有的领导干部观念陈旧,名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新瓶装旧酒”;有的领导干部能力不足,面对国内外新环境新挑战,不知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要有针对性地拓展我们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制度赋能,二是精神赋能,要充分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重视科技创新。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高端技术人才、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我们还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科学技术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驱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