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董晓宇: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学习贯彻2025年北京两会精神(4)

3.“形稳、势好、质优”

2025年1月15日,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鑫用“形稳、势好、质优”三个词概括了北京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预计达到5.2%左右,彰显经济大盘稳定。面对重重挑战,北京打出政策“组合拳”,大力推进“两重”“两新”工作,86个“两重”领域重大项目全部开工,“两新”政策带动1至11月设备购置投资增长3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9.2%、25.5%。同时,房地产调控政策适时优化,市场交易逐渐回暖;政府资金引导精准发力,提前下达2025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8支政府投资基金带动社会投资286亿元,1至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各区持续加大稳投资力度,开工备案项目比例达到1∶3.4,创近年新高,640项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近6000亿元。持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景区取消预约、博物馆试点延时开放,提升大型活动举办便利度。2024年成功举办1931场次大型活动,同比增长20.9%,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12.5%。此外,不断优化境外来宾支付等服务环境,外国游客可用境外银行卡“直刷”乘坐地铁,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94.2万人次、增长186.8%。

2024年,北京市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我们牢牢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高精尖产业发展呈现3个“1”的“北京速度”。数字经济领域,北京上线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智算总规模超2.2万P,每秒可计算2200亿亿次;先进制造领域,1至11月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234亿块、25.2万辆,每分钟可生产集成电路4.9万块、新能源汽车0.5辆;自动驾驶领域,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全年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1000万公里,每小时测试里程约1290公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北京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104家,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43.7亿元,同比增长12.7%。同时,加快推动“六链五群”产业布局,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晋级“国家队”,累计推出230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三地联合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在科技创新方面,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突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77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8%,有116家企业入围全国科创企业500强、占总量的23.2%,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在6%以上。加强科研组织机制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新,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试点,“三城”超过280项成果在“一区”落地。

2024年,北京市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优”,体现在生态环境品质优、营商环境优、公共服务质量优、超大城市治理能力优。

4.工作亮点

科技创新、城市更新、消费焕新、协同创新,是贯穿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科技创新激活新动能,消费焕新打造增长极,城市更新织密民生网,协同创新塑造发展新格局,一组组详实数据展现了北京市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保护、协同发展、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进步与发展。

过去一年的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中共北京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结果,展现了我们干字当头、奋勇争先的精神。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