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从产业发展看,医药健康产业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1至11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0.5%。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
第三,从优化营商环境看,北京市政府修改《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持续擦亮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全面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市区街乡三级监管部门基本实现扫码检查全覆盖;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00亿元,为中小企业清欠12.9亿元。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综合测评成绩全国第一,形成全国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等先行先试成果。
第四,从文化发展看,以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社稷坛、太庙恢复原有建筑格局,先农坛神仓、庆成宫向社会开放,完成钟鼓楼周边等街区整治,实现中轴线南段景观御道贯通,壮美有序的城市景观日益彰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演艺之都建设,举办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6万场、营业性演出5.7万场;试点推行20家博物馆延时开放,新增15家备案博物馆和29家类博物馆;推进书香京城建设,实体书店数量超2100家。加快国际体育赛事名城建设,成功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高水平国际赛事,北京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残奥会再创佳绩,举办群众赛事活动3.8万场,冰雪运动参与人次超630万。
第五,从生态环境保护看,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系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建成绿道500公里,环二环80公里绿道全线贯通;新增公园35个、全市公园总数达1100个,三分之二的公园实现无界融通;20个街区、300座立交桥、100条城市画廊实现绿化彩化;建成美丽庭院3100户,完成农村住户清洁取暖改造1.3万户;城乡污水处理率达到97.5%,黑臭水体、劣五类水体动态消除,北京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第六,从民生发展看,加强“小小孩”托育服务,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9万个,新增中小学学位近3.9万个。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新建105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4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建成9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81项检验结果和300项检查结果实现全市医疗机构互认共享。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累计为百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职业伤害保障。逐步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开通3号线一期、12号线、昌平线南延一期等3条轨道新线,优化143条公交线路,推出通学、通医、通游专线352条,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达到88%,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交通指数从6.32下降至6.08。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1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3万套。
第七,从超大城市治理的角度看,整治提升背街小巷2100多条,完成核心区平房2008户申请式退租,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42个、完工548个,启动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20.6万平方米,完成71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率先出台韧性城市空间规划,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168项“一年基本恢复”项目全部按期投用,344项“三年全面提升”项目开工建设;建立健全燃气、电动自行车等全链条监管机制;大力开展“两个以上独立逃生通道”治理,推进89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每月一题专项治理13个高频共性难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解决率、满意率分别达96.7%和97%,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