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2)

二、团年与守岁礼俗

团年与守岁礼俗是过大年的重头戏,也是春节的关键环节。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程度极高,春节被视为回家团圆的日子,正如俗语所说“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家是中国人情感的寄托,家中有祖先、亲人、父母和兄弟姐妹,一年之中,人们总要回家团聚一次,而年夜饭则是这种团聚的核心。对家的看重不仅是家文化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因素,家族在文化传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所谓“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家国一体、同构的情感也在家风、家规、家训中得以体现。

团年礼俗的核心在于“团圆”。春节回家如同进入一座驿站,人们在这里补充情感的能量,为来年的生活注入活力。尽管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年夜饭的丰盛程度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令人向往,但它在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功能依然不可替代。

年夜饭不仅是一顿饭,更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餐桌上必定会有鱼类菜肴,但在某些地方,鱼并非用来立即食用,而是作为装饰置于桌面中心,甚至要到元宵节才会被享用。在一些山区,由于缺乏天然鱼类资源,人们会用木雕鱼来替代,以此寄托对来年富足的期望。类似地,北方人立冬吃饺子的习俗也反映了这种象征意义。在过去,许多贫寒家庭难以在春节期间吃上荤馅饺子,但为了维护面子,他们会模仿邻居剁案板的声音,营造出阖家欢乐的氛围。因此,白面大馅饺子曾被视为理想生活的象征。

除了鱼,年夜饭中还会有红枣、丸子等寓意吉祥的菜品。南方称丸子为“圆子”,象征团圆美满;北方则常烹制豆腐,寓意“兜福”,招财进宝;韭菜因“长久”的谐音而备受青睐,象征长寿安康。此外,一些地方的年夜饭中还会有干马齿苋蒸菜或干茄子,被称为“如意菜”或“安乐菜”,祈愿家人平安顺遂、生活和谐美满。这些菜肴虽平凡,但每一口都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中国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忘品味朴素生活的乐趣,并向未来发出诚挚的祝愿。

团年礼俗中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对祖先的崇敬与祭祀。在南方,人们会在年夜饭开始前前往墓地祭奠先祖,并邀请他们回家一同用餐;而在北方,则多采用摆放祖宗牌位并献上第一碗饺子的方式来表达敬意。无论哪种方式,都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延续。《诗经·豳风·七月》中早已描绘了类似的场景:“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展现了古人齐聚一堂、举杯畅饮、祈愿长寿安康的热闹画面。这一传统至今仍在沿袭,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南北地域差异如何,家人们总会聚集在一起,向长辈敬酒并送上最诚挚的新春祝福。尽管时代变迁,许多传统习俗发生了变化,但核心的文化内涵始终未曾动摇。年夜饭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精神上的盛宴,它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为人们重新启程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传统观念中,“岁”常被解读为“祟”,长辈们通过压岁钱这一仪式,向晚辈传递关爱与祝福,而不仅仅是金钱本身。这一行为表达了长辈对晚辈成长的关注与支持,以及面对未来的乐观心态。在过去,压岁钱并非真正的货币,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或写有吉祥话语的纸片。随着时间推移,压岁钱逐渐演变成现金形式,通常以连号钞票呈现,象征着源源不断的财富与成功。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红包(如微信红包)成为新的压岁钱形式,虽然无法触摸到真实货币,但它依然保留了压岁钱的传统意义,通过数字化手段传递心意。

最后,我们要谈到的是拜年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习俗。尽管现代通信技术使得电话拜年和微信拜年变得更加便捷和普遍,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拜年礼仪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里,人们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和琐事,全身心投入到庆祝活动中去。无论是身在故乡还是身处异乡,每个人都渴望在这份热闹与喜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