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中国节】年俗绘彩,大年初四年味悠长

【云上中国节】年俗绘彩,大年初四年味悠长

新春佳节的画卷,徐徐展开。大年初四,怀揣着岁月的温情与美好的期许,翩然而至,意蕴悠长。正月初四,作为农历里的“羊日”,自古便被视作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重返人间的良辰吉日。民间流传着:“送神早,接神迟”的俗谚,送神需赶在一大清早,而接神即便是到了下午也为时不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精心准备着丰盛的果品和贡品,古时,家境殷实的人家,还会依照传统供奉三牲,或是郑重地摆上一盘白米,祈愿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放上一盘红糖,期许日子甜甜蜜蜜、和和美美。随着灶神的归位,人间烟火也将重新焕发出平安康乐的祥和气象。

除了迎灶神的习俗外,大年初四还有诸多别具一格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将前几日剩余饭菜汇聚一锅,制成大杂烩,这便是寓意着不浪费的“折箩”习俗;还会把家中积攒多日的垃圾清理干净并倒掉,借“扔穷”之俗,期盼新的一年能摆脱晦气,顺遂如意。我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各地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虽南北有别、东西各异,但所蕴含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内涵却一脉相承。这些习俗,无一不源自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执着追求。

XxjpsgC007289_20250112_PEPFN0A001

1月12日,上海市民在展览现场的“团团圆圆照相馆”拍全家福。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民间传说,初四这天灶王爷要“查户口”,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中。这看似简单的规矩,又何尝不是对人们过早离家远行的温情挽留,饱含着与家人团圆、和亲人相聚的深切期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欢声笑语间满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千家万户在这一刻共同欢庆、万家灯火映照出的是家宁国安的美好愿景。

倘若说团圆是春节的文化内核,那么迎灶神、吃“折箩”、清垃圾等各式各样的年俗活动,无疑为春节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使其更加生动温暖。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上古时代岁首的祈年祭祀活动开始,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年俗在文化内涵上包罗万象,实践形式上特色鲜明,蕴含着自下而上强大生命力,已然成为中华民族割舍不断的文化纽带,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流淌在我们的血脉基因里。中国年也因此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每一项年俗都如同一抹绚丽的色彩,在生活的画布上尽情挥洒,将大年初四装点得格外迷人。它们相互交织、共同绘就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民俗长卷。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既是一年辛勤劳作后的休憩港湾,也是来年奋发向前的崭新起点。在传承传统年俗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鞭策自己、超越自我。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对吉祥的期盼与对生活的憧憬,如同源源不断的动力,凝聚起我们“向未来”的坚定信心和磅礴力量,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新的一年,我们坚信,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所有的心愿都将一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必将成为美好的现实!(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