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丁元竹: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2)

第四,关于“基层”的理论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我们从学理的角度来理解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从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看,基层就是一个基本单位,如村庄和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其次,从文化视角看,生活在同一个社区或村落的人们,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相同的价值理念、文化背景等。这些构成了基层的价值基础,我们称之为地方知识。基层治理工作之所以复杂,正是因为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地方知识特征。因此,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研究、掌握地方知识特征。最后,从经济学视角看,大中小型企业的基层组织,构成了经济学上的基层组织架构。总而言之,从理论上分析,“基层”是指组织、社区或社会最基本、最根本、最普遍层面的活动和生活,概括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基层活动是本地化的,专注于特定社区、地区、组织等。

第五,把握基层治理的未来。我们在社区中生活,形成了共同的社会规范和价值取向,夯实了社会治理的基础。所以说,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在体制创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以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们要把握好基层治理的未来。一是基层治理将越来越多地在互联网范围内加强联系,交流思想、获取资源、获得支持;二是加强基层建设,要培养基层参与文化、提高基层社会的技术能力,倡导优先考虑地方治理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以及推进植根于当地需求和条件的治理机制设计;三是基层治理必须面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社会规范和价值取向。

第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枫桥经验”,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之后,“枫桥经验”不断发展,围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强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及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创建平安、和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工作,在地方工作时就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冒着烈日酷暑,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步行两个多小时到下党村,访贫问苦、现场办公。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比如,一些地方探索建设无讼社区,通过社区调解,及时化解冲突、解决问题,避免形成难以弥合的矛盾或是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同时也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好社会的标准、一个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走群众路线,降低社会治理成本,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