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鹏:打好政策“组合拳”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3)

三、经济工作的主要策略、原则、经验、方法

(一)主要策略

面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所确立的发展主要目标,我们要坚持推进的宏观政策的基本策略是什么?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具体而言,“更加积极有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扩大国内需求。政策的主要落点是在消费端,即只有消费端的有序扩张,才能形成最终需求端的快速增长,进而可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有效形成。

第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就是两“新”融合,即“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相比于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任务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次是扩大国内需求,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是把二者的位置反过来。这说明,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稳定的压力是有所加大的。所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成为工作首位,而其关键则是有效扩大需求、政策端适度加力,同时要坚持结构性改革,不能降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因为只有新质生产力才是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生强大动能、有效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这两个落点。

第三,稳住楼市股市。房地产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关键点。当前,我们可以通过适当扩张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方式筹集政策资源,形成政策上适度加力、更好用力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推动对居民资产负债表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有序修复工作,关键是稳住资产端。在居民端,居民最主要的债务以及债务所对应的最主要资产是房地产,要有效稳住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核心工作是稳楼市。在企业端,重要落点是从原来看有多少净资产到现在看有多高收益率,形成对企业资产、价值新的估值、定价模式,核心工作是稳股市。“稳”不是寻求股市泡沫,也不是让股市收缩,而是在股市保持正常的状态下形成符合规律和改革目标的估值模式。“稳”将会为中国的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价值确定基础,为社会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的流向形成更好的指导和指引,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以及新的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的创新、改进提供有效支持。

第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重点领域的风险主要是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目前,在政府大规模化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支持下,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对于房地产和中小型金融机构两个方面的风险,化债的方案都已基本清晰,相关基础设施、机构、机制都已准备完毕。随着改革的推进,上述领域的风险也将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此外,我们当前在外部活动中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比如对于将会在2025年年初上台履职的美国新政府及其措施,我们也在观察、预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当然,寻求中美、中欧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稳定,实现全球贸易的有序增长,仍然是我们工作的主旨。同时,外部的战略结构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比如中东地区、中亚地区。这些变化会导致世界格局以及主要国家在利益、矛盾、战略上的一系列调整,也不可避免会表现在经济活动上,甚至在某一特定阶段得到进一步的激化。

(二)主要思路

根据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使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形成有效落地,202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思路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相较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增加了“守正创新”与“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内容。其中,“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是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表述及要求,“系统集成”主要是指把碎片化的改革连成线、拓成面,形成综合性的效应,“协同配合”强调的是把分散的政策措施有效协同配合起来,增强政策统一性,形成更加有力的效应。关于“守正创新”与“先立后破”的关系,从“先立后破”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上的“先立后破”,即要先确立新的,再去突破已有的,从而让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二是进一步形成创新端的依法创新,实现守正创新的目标要求,进而推动新产业、新机制、新市场的形成。这些“新”又会带来产业端的创新,成为新的“先立后破”。也就是说,通过“先立后破”来保障“守正创新”,通过“守正创新”来实现更好的“先立后破”。

第二,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所谓工具箱,其中必然有一个又一个工具。所谓工具,既能够独立地应对专业性、复杂性问题,又能够相互配合以应对系统性、综合性问题。所以,工具箱既代表着要有工具的储备、调用工具的方式方法,并依照管理规律来使用,又蕴含着有效的工具、齐备的工具以及选择工具的有效能力等内容。

第三,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政策要靠前发力,不仅是为市场的运行提供相应的修补、调节,更关键的是能够有效地引导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启动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质量的提升以及增强经济信心和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总结党的二十大以来宏观调控的规律和经验基础上,特别是9月26日党中央的部署以来,我们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验。我们要把这一系列经验总结好,并有效运用到宏观调控、政策加力的改革实践之中,更好地发挥其指导性的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