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和《城市问题》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首届“未来城市”论坛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特邀发言、主旨发言和分论坛发言。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伟国主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交流学术界关于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特举办“未来城市论坛——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化对新时期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理念方法、制度道路、路径模式的认识,多维度总结提炼,形成学理化认知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为率先建设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为全球城市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嘉宾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教授杨开忠,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黄贤金,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成岗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文余源6位知名专家分别围绕“对我国现阶段城市更新的几点认识”、“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泉理论和实证:基于报酬递增城市化视角发表重要观点”、“十五五”期间北京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城市新城降碳增汇路径研究——以上海五大新城为例”、“数字时代城市风险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与机制”和“中国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几个问题探讨——以京津冀为例”发表重要观点。
在演讲总结环节,杨伟国表示,本次研讨内容非常丰富,各位专家观点非常鲜明,高屋建瓴,见解深刻,既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又有实践的广度和温度,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做了全景式展现和解读,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未来城市的科学研究和智库决策咨询研究,都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框架方面的有力支持。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与管理处处长谭日辉研究员,综合治理研究所所长袁振龙研究员、杨慧副研究员,市情研究所所长陆小成研究员,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毕娟副研究员,经济所研究所王德利研究员、徐李璐邑助理研究员等以及城市问题研究所和《城市问题》编辑部的全体人员共同参会。
分论坛由《城市问题》编辑部主任刘嫒君主持,《城市问题》编辑部副主任齐心点评,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穆松林总结。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吴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所长陆小成,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毕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利,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赵继敏、倪维秋、包路林,城市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曲嘉瑶和城市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清、张文彪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群都市圈系统性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做了精彩发言。院办公室、智库建设与管理处、行政处和网络宣传处等为论坛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未来城市论坛”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和《城市问题》编辑部共同发起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交流分享我国及国外城市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汇集前沿新见,突出前瞻性、开放性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