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
“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创新和理论的飞跃必须以解答时代课题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这里有两个核心词,一是体系化;二是学理化。为什么要强调体系化和学理化?体系化是要把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纳入到完整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中。学理化是指其不仅描述事物的现象,而且揭示事物的本质,不仅总结出经验,而且能得出经验之所以有效的规律,从而构建起科学理论的原理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