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一、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外交成就
(一)从1949年到1969年的外交成就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949年10月2日,苏联外交部致电周恩来总理,表示苏联政府决定建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在苏联的带动下,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民主共和国等迅速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西、北欧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丹麦、芬兰、瑞典、瑞士等,也相继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第一次建交高潮。在这一时期,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中英于1954年6月17日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3月13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55年我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打开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建交高潮。同时,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从1970年到1991年的外交成就
这一阶段,我们提出“联美制苏”,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条线”和“一大片”战略,以及“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1974年2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重要国际关系理论,对当时认清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从1992年到2017年的外交成就
这一时期,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与世界上主要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中美之间强调的是战略互动,中俄之间着重的是战略协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我国迎来第四次建交高潮。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随后举行第十三届残疾人奥运会。这些重大外交事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软实力。
(四)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的外交成就
这一时期,中国实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同时,国际局势出现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加剧,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创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我们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强起来”,解决“挨骂”的问题。
总之,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弘扬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独属于中国的外交智慧。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大国形象更加鲜明立体。中国同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形成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开辟了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位,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我们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新中国的外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为推动国际政治文明进步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中国贡献,提供全球和区域治理的“北京共识”和中国方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