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部门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保持温和上涨;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其中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5.3%;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47万辆和215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4%。这表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经济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2%,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6%;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0%,降幅有所收窄。前三季度我国物价保持温和上涨,能源、服务价格的上涨是其主要促升因素:能源价格方面,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总体先升后降,前三季度均值较去年同期上涨,带动国内汽柴油价格有所上涨;服务价格方面,随着国内需求恢复,居民餐饮、旅游、家庭服务等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带动前三季度服务价格整体有所上涨。展望后期,随着存量政策有效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并落地见效,预计四季度物价进一步回升,市场预期将持续改善,各方信心将进一步增强,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的价格基础将更加坚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了新旧动能转化的长周期,技术创新、绿色化、新型工业化等产业升级领域显露较大发展空间。历史和实践表明,一个国家越是向前发展,距离技术前沿就越近,就越需要用前沿创新来取代技术追赶。中国也不例外。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6.5%,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4%,新能源、节能等绿色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0%左右,太阳能、水力、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保持较快增长。这些都充分表明,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我国新动能加快培育,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保持了良好的势头。持续推进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将让我国收获经济长期增长的强劲动力。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长,对经济带动能力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83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30%;汽车出口431.2万辆,同比增长27.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92.8万辆,同比增长12.5%……一组组数据,表明前三季度汽车消费与生产“马力十足”。实践充分证明,国家大力推出的汽车以旧换新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置换更新政策,提振了国内消费者信心,终端销售有了明显改善。国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加强,地方置换更新政策陆续生效,单辆车补贴力度加大,以及数十款新车上市,推动了9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走高。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0%,9月份达到53.3%,较2023年9月增长16.8个百分点,渗透率保持高位。透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这扇窗,可以深切地领略到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感知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信心。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新动能不断集聚,这都足以表明中国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目前,继央行明确降准降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详解一揽子增量政策之后,逆周期调节的财政政策也如期而至。存量政策的落地落细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特别是“两新”“两重”政策发力,对形成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牵引作用。例如,“两新”等一些政策瞄准既利当下、更利长远的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续建、城市管网改造等重点领域,对企业和消费者需求改善将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有利于增加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能力。这都将对四季度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打下坚实政策基础,有效提振市场预期,扩大有效需求,畅通经济循环。相信随着政策持续发力见效,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