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团门头沟区专场宣讲活动在城子街道文化中心举办。门头沟区各单位、各系统百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现场聆听。
活动中,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的郑以然副研究员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展示中国文化自信》为主题宣讲,重点阐释如何“传承文化基因,展示精神魅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宣讲过程中,国家级非遗口技传承人、百姓宣讲员张建平娓娓道来,讲述如何将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打造全国首例非遗口技特色民宿,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地区快速发展的奋斗故事。
文艺宣讲作品评书《海晏河清》形象呈现了历史遗迹畅春园中海晏堂修建过程中集合中外匠人集体智慧的故事。
活动现场,专家、百姓 、文艺工作者同台联讲,理论解读、百姓故事、文艺节目,融合宣讲形式生动通俗、引人入胜,赢得阵阵掌声。
门头沟区百姓宣讲团成员、门头沟区委党校干部张董表示,“理论+百姓+文艺”的宣讲形式新、内容新、优势互补,理论宣讲更加生动、百姓宣讲更有说服力、文艺宣讲有了理论依托,真正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轻巧化传播。“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也将把市级特色宣讲的模式经验进一步借鉴转化到本区宣讲设计开发中,使宣讲教育惠及更多本区百姓。”
城子街道京铁祥园社区干部许德禄说:“今天的宣讲太精彩了,作为基层工作者的我感受很深。此次宣讲采用‘理论+百姓+文艺’的新颖形式,‘宣’出了基层的特色,‘讲’进了百姓的内心。作为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我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自觉,将全会精神贯彻到为群众服务的每一项工作中去,做到学思贯通、知行统一。”
门头沟区民政局机关干部杜鑫表示,今天的宣讲非常精彩,先是理论宣讲引领整场,中间自然插入百姓宣讲和文艺演出,可以说是形式新、内容新、有深度、有温度,受益匪浅;今后,将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使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解决民忧。
据悉,为推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北京演艺集团联合组建了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团,由理论专家、百姓宣讲员、文艺工作者组成的6支宣讲队伍,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协商民主”“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主题,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9月起赴全市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基层一线开展17场面对面宣讲。同时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积极推动线上传播,切实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清、讲准、讲透,真正让群众听得进、能领会、可落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