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观众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展台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日前,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本届数博会以“创新提质 数赢未来”为主题,设立了4个展区,参展企业约500家,有23个省区市组团参展。
数字赋能催生文化新业态。从竹简到纸张的使用,从“铅与火”向“光与电”再向“数与网”的迭代,在一次次的出版革命浪潮中,人类的思想和智慧得以传承发展,进入一个个崭新的时代。
据报道,如今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连续四年超千亿元;电竞出海走入快车道,融入电竞全球化浪潮……数字出版作为数字技术催生的新型文化业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也可以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得到印证,2023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6179.68亿元,同比增长19.08%。其中,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数字音乐排在收入榜前4位,互联网广告收入突破7100亿元,网络游戏收入突破3000亿元。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为163.66亿美元,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更是高达近2亿人。
“数字+文化”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涵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和“魂”。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如利用数字技术可将古籍典藏、文献、文物等进行高清扫描和数字化存储,不仅整合了文化资源,提供了“一键式”查找模式和“精准搜索”功能,丰富了查阅手段,提高了古籍资料查阅的便利性与精确度,优化了受众互动式体验,而且数字媒介还拓宽了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形塑了中华文化的视觉形态,即塑造了以图像为呈现模式的传统文化形态,从语言传播为主转向语图传播或图像传播。最近火热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助“悟空拍照区”山西成功推介了山西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等,并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强化人才培养和版权保护,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在出版业已实现了全流程、全产业链应用。如此次展会现场的“格物”大模型,就拥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数据处理、多模态思维链和自检索能力,赋能数字出版和国际文化传播。展会上的华为盘古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科大讯飞火星大模型、华知大模型等知名互联网大模型产品,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文化的魅力,更能体会到知识和信息的独有价值。这些新技术应用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更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及时根据发展要求,强化高层次数字内容人才、运营管理人才、技术研发运维人才培养,打造具有全媒体思维、适应数字出版环境的复合型、高水平人才队伍,促进专业知识传承与创新体系发展。同时,还要严格落实《著作权法》《数据安全法》等网络安全法规,构筑我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壁垒,才能以更大的动力促进知识和智力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我国文化出版业走向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