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和科学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浩大工程,涉及范围之广、利益触及之深、攻坚挑战之大前所未有。同时,各项改革举措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呈现出高关联和强协同的特性。在新征程上,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强化改革的统筹规划与系统部署,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相互衔接、高效协同,共同推动改革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一、前瞻性思考:把握规律,明确改革发展方向
前瞻性思考有助于确保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马克思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系统观念中所蕴含的前瞻性思维,强调不仅要深化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规律性认识,而且要以长远的眼光审视问题、预见并规划事物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回顾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波澜壮阔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洞察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领导人民立足国情、脚踏实地、胸怀大局、展望未来,确保了改革开放事业的稳健前行。
深刻剖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改革的精准实施提供坚实支撑。当前,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掌握前瞻性思考的科学方法,及时调整改革策略,优化改革路径,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呼应。一要洞悉社会结构变迁,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结构的动态调整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的失衡以及消费模式的升级,前瞻性思考表现为能够深刻认识到这些变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稳定带来的深远影响。在人口结构方面,要关注老年人口的增长与养老服务需求的提升,推动养老体系改革,确保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在就业结构方面,要适应新经济业态的发展,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包容性;在消费结构方面,要把握消费升级的趋势,鼓励创新消费模式,激发内需潜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二要紧跟科技潮流,推动创新与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前瞻性思考能够促使社会紧跟科技发展潮流,预测其未来趋势,并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全局性谋划:统筹规划,确保改革全面落地
全局性谋划能够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顺利实施。所谓全局性规划,即基于系统视角,采用最优策略和组合,旨在实现系统整体执行的最大化。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单一领域的改革,而是各领域的改革联动与系统集成。这一过程涉及众多理论与实践难题,亟需通过整体性思维来全面理解和精准驾驭,从而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
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构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视野。全局性谋划强调秉持普遍联系的理念,深入洞察各改革领域和环节之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为此,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亟需秉持全局性谋划的理念,构建起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之间紧密而高效的联动机制。这不仅要求顶层设计者能够敏锐洞察基层需求,灵活调整策略,确保改革措施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同时要求地方实践者能够积极反馈改革成效与问题,为顶层设计提供鲜活素材与成功经验。通过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推进,有助于构建出一个上下联动、互补互促的良好改革生态。这一联动机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每一级、每一部门自身的优势和作用,而且能够促进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通过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促进各项改革举措精准对接实际、有效落地生根,确保改革巨轮稳健行进。
三、整体性推进: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坚实合力
整体性推进能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与共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所谓整体性推进,指的是构成系统的多个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在运行过程中展现出的高度合作、紧密协调与同向发展的状态。这一理念强调,改革是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同与深度配合,以此汇聚成具有坚实合力的系统工程。换言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整体性推进注重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与相互促进。
通过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形成推动改革深化的强大合力。推进改革需全面统筹兼顾,同时突出重点精准施策。这不仅需要在执行层面构建起一套高效运转的协同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而且需要强化各部门的整体性思维能力,将“两点论”与“重点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共同发展、形成合力。具体而言,要构建更加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经济稳健运行;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完善法治体系,确保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提升人民福祉;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守护绿水青山;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升国防实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针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协调难度大的改革领域,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工作格局。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协同机制研究”(22VSZ056)】
【作者简介:高家玮,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涵,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钟彬,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