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稳走好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之路

走稳走好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之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亓涛在“中国经济圆桌会”节目中表示,从2025年1月1日起启动延迟退休改革。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对外发布。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党中央高度重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强调要稳妥有序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提出明确要求。现在,《决定》已经表决通过,要走稳走好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之路。

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根据当时的基本国情确定的。70多年来,我国人口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法定退休年龄难以匹配当下的基本国情,也难以适应今后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方面,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40岁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78.6岁,同时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大幅增加,参加工作的时间明显推迟。另一方面,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却不断增多。到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97亿人,未来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深,带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年龄结构老化等变化。延迟退休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改革,包含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需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延长、工作年限减少、社会总体劳动力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决定了渐进式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不仅必要、可行,而且是势在必行。

加强宣传引导,凝聚广泛共识。延迟退休改革,对人们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不言而喻。要加强方案宣传和政策引导,让人们更加认清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逐渐统一思想,达成广泛共识。特别是要让人们认识到,改革目标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渐进式、以较小幅度逐步推进。《决定》体现了对个人意愿的尊重,不强制要求每个人必须达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可以在前后3年的弹性区间内进行选择,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何时退休。

聚焦主要担忧,消除公众顾虑。对于延迟退休改革,焦虑声音的主要担忧是会对就业带来冲击。一方面,有人担心延迟退休会增加青年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竞争压力加大,有人担心大龄劳动者更难获得就业机会。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注意避免政策对社会造成冲击和波动,意味着短期内向社会释放的劳动力规模不会太大,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就业岗位不是一些人退出就业市场而产生的,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的增量而非存量来提供。只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支持青年人就业创业,强化大龄劳动者就业岗位开发,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就能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制度衔接、制定配套规定、加强宣传引导,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这项重大改革必然会走向成功。(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