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并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学习党史、研究党史,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史实出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获得启示、指导工作。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了解这段历史,更要掌握其背后的规律。
毛泽东同志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成功道路。早期,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理论成为革命的思想源头、理论起点。在革命途径与方式上也可根据不同条件来选择。之后,列宁把这些书本上的理论通过实践变为现实,走出了一条先中心城市后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理论。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的革命之路怎么走?当时,党内有人主张照抄马克思主义或是照搬苏联经验,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不少挫折,走了一些弯路。
毛泽东同志立足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作出巨大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具体来看:第一,革命本质:农民革命。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研究发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192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三大上特别强调了农民问题对于革命的重要意义;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1927年1月,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论述了党领导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第二,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从此,党开始把创建人民武装、领导军事斗争作为工作的重心。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以攻打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但遭遇了反革命军队的强烈抵抗,损失严重。当时,毛泽东同志决定带领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9月29日,起义军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时进行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井冈山斗争中,面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同志接连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提出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同时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相继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以其为中心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在这一过程中,党内出现了一些争论和问题。对此,12月28日至29日召开了古田会议。会议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通过了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这份决议内容包括: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确立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阐明军事和政治的关系;规定了军队内部、外部关系和瓦解敌军的原则;全面提出了在红军内加强党的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使人民军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这就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一条与苏联完全不同的道路。同年,毛泽东同志撰写《调查工作》(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并基本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在前三次反“围剿”中,基本形成红军作战原则。其中,诱敌深入是反“围剿”的基本战略方针,运动战是基本作战形式,歼灭战是基本要求。1930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准备进行第一次“围剿”。对此,根据地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同志为大会题写了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这些战略战术在前三次反“围剿”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通过以上不懈探索,毛泽东同志基本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表示: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那么,什么是主流本质?围绕主题主线展开的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
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三十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也就是说,我们学习党史要看主流、看大节,不能因为一些失误、错误就全盘否定党的成绩。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从最早地确立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到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成功道路,再到现在奠定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百年来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三、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人物
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全面看,这样研究党史,才是科学的。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研究党史上的错误,不应该只恨几个人。如果只恨几个人,那就是把历史看成是少数人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主观主义,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此外,在《学习和时局》中毛泽东同志还强调:“这次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并强调,总结历史,指出历史上的错误,不应该着重个人的责任,而应该着重分析历史的复杂背景,分析错误的内容和原因,吸取错误的教训,明确纠正错误和避免重犯错误的方法。特别强调,总结历史,主要不是为了评判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即“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对于革命领袖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同时强调:“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实际上,这就是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另外,史学界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包括以下原则: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长远性原则、主流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阶级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及阶段论和方面论相结合的原则。其中,全面性原则,就是用“两点论”“重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发展性原则、长远性原则,主要看是否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主流性原则,也就是看主流、看重点,不能以偏概全。适度性原则,主要是不能违背善恶标准。实践性原则,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阶段论和方面论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从不同角度纵向地、横向地来分析。这些都是非常好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四、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诬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
那到底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它通过主观臆测、断章取义、剪裁拼接、戏说恶搞等手法,解构主流意识形态,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丑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形象。其危害:通过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必然性、合法性;通过否定党的领袖及其思想结晶,从根本上动摇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民族精神支柱;通过否定党带领人民选择的道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