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共团圆,家国同此心

九州共团圆,家国同此心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又到一年中秋时。月圆花好,美景良辰,神州大地共赏一轮明月,共寄团圆之思。

中秋节历史悠久、赓续绵长。从秦砖汉瓦到唐风宋韵,一轮明月盛满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化乡愁。“丹桂扶疏,银蟾依约,千古佳今夕”,李纲笔下的浪漫想象引人沉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道出的低回婉转让人掩面动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浅吟的美好祝愿,持久温暖并感召着人心……中秋的一轮圆月,从古时飘到今日,从诗里飘到梦里,勾起人们对山高水长的遐思,对星移斗转的感慨,对故乡风物的眷恋。岁月流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秋节背后的民族文化情感依然质朴而深沉,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情感,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密码,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基因和血脉。

团圆,是中秋节最浪漫的表达。皓月当空,月最圆的时刻,往往也是人最相思的时候。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到“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百年来,中秋文化赓续绵延、代代流传,饱含着中国人对故土的思念、对亲友的眷恋、对幸福的追寻,浓缩于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光中,展现在多姿多彩的民俗仪式上,有人忙前忙后,张罗着一顿久违的团圆饭;有人不畏山高路远,千里迢迢也要一睹故人;有人无奈客在他乡,只得把心语遥寄月光……城里乡下、南国北疆、平原海上,“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爱国,是中秋节最长情的告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白居易中秋之夜“西北望乡”,追忆的是昔年“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朝廷盛会;李白借“长安一片月”,叩问“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毛泽东眼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为的是“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家与国,己与人,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也因此,中秋的一轮圆月,总是能承载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发展,家的团圆、国的稳定等美好希望的家国情怀始终不变。中秋之所以今天依然韵味隽永,未曾随着时间的冲刷而湮没于历史,又何尝不是因为它以家庭为主体、以国家为载体、以和谐为基调、以共享为福祉,创设了一种阖家团圆、举国同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家国理念。中秋节,我们在品味文化韵味的同时,也在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前行的力量。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情感的寄托、文化的纽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涵养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千千万万家庭将更加幸福安康,我们的祖国也将更加繁荣富强。(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纪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