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崛起,必须要利用好金融力量。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日前在上海举行。会议期间,多位与会嘉宾就如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展开深入讨论,并呼吁加大对科技创新前端的金融支持,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制。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尤其面对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更是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可以说,谁掌握了科技发展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先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技术……每一个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都迫切需要资金保障,需要科技金融发力。科技金融就是通过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抵押、担保等金融方式和服务,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模式。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科技创新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金融支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科创票据累计发行8000亿元;超过1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3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2340亿元,同比增长38%……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已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共识。
但同时也应看到,仍有不少科创企业“喊渴”,一些金融机构“喊难”。科技金融需要破解的难点、痛点依然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创新往往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加之,科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需求也有所不同,我国金融体系还未能提供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也就是说,由于科创企业具有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增信手段有限等特点,难以满足银行传统风控逻辑,导致不少商业银行存在“不敢贷、不愿贷”现象。而“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股权融资虽适应科技创新融资需求,但目前这种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还不够健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更是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面对创新投入有不小的风险,如何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七部门出台的《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围绕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这些举措无疑有利于提升银行服务科创企业的积极性,助力“科创之花”开得更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对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更加依赖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发展也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来拓展空间。我们固然需要更多金融“活水”浇灌“科创之花”,但也要避免搞“大水漫灌”,力求“精准浇灌”,才能以科技创新滋养出更多更优的新质生产力,为科创企业注入更多金融“动能”,助力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