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安徽省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无证明城市”刷脸直办区。新华社记者周畅 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数据逐渐成为“主角”,进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纸质证明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办事的企业、群众也渴望能从繁琐的纸质证明中解脱出来。对此,近年来,北京、安徽马鞍山、吉林四平等地纷纷开始试点建设“无证明城市”,把“企业跑”“群众跑”“多次跑”转变为“数据跑”“线上跑”“一次办”,实现了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迈进,以实际举措推动了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跑出了便民“加速度”。
过去,“证明”是市民群众办事过程中头痛的问题。为了出具各种各样的证明,群众都要经历“跑断腿、磨破嘴”的过程,不仅耽误了群众自己办事,也影响了政务服务机构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审批服务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无证明城市”建设便是其中又一创新举措。通过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共享融通,企业和群众可以用一份报告代替一摞证明,一份承诺书代替多份材料,“办事慢、办事繁、办事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背后,我们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的担当作为,更感受到了地方党员干部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
“无证明城市”不仅消除了群众和企业的困扰问题,也让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再上了一个新台阶。推动数据互通、清除隐性壁垒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通社会治理“梗阻”的过程。没有了以往程序、手续等条条框框的困扰,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对政府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会显著提高,营商环境的“空气”更清新、“土壤”更肥沃,党群、干群关系愈发融洽,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快形成。
“无证明城市”不仅是一个改革目标,也将成为城市营商环境的一块“金字招牌”。现如今,城市发展已步入品牌竞争时代,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质量的期盼不断提高,传统服务思维必将被逐步抛弃。只有与时俱进转变服务模式,竭尽全力回应服务对象期待,切实化解痛点难点堵点,才能为当地政府赢得公信力、美誉度和竞争力。“无证明城市”这张有感的城市品牌,既能为城市赢得市民满意的“里子”,又能为城市换来外部美誉的“面子”,这对城市孕育高质量发展的先发机遇和竞争优势大有裨益。
当然,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无证明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让“无证明”在生产生活中成为“任选项”,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眼下,已有许多城市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也期待这些试点城市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性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参考,也期待更多地方政府能够拿出足够的改革魄力和智慧,加入打造“无证明城市”试点城市中来,在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争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