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德树人  上好《开学第一课》

聚焦立德树人 上好《开学第一课》

2024年9月1日晚8时,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4年《开学第一课》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正式播出。2024年《开学第一课》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采用“多地实景课堂”模式,从殷墟的甲骨窖穴到青海的雪豹栖息地,从伶仃洋上的跨海大桥到嫦娥六号登陆的月球背面,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描绘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美图景,为全国青少年奉上一场融合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思想文化盛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开学第一课”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不断出新、年年上新,日益成为青少年喜爱的思政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通过邀请文字学专家、历史学专家、野生动物救护者、奥运赛场体育健儿、空降兵军模范、军用运输机机长、人工智能专家、航天科技专家等嘉宾,讲述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让一群可爱的孩子一同领略了“可爱的中国”,这堂《开学第一课》 可谓是走“新”又入“心”。

思政课,虽然具有“课”的教育属性,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里的三尺讲台,将思政课的场景拓展到祖国大地的山川、湖海、乡野,更能让学生从“被动听”变成“主动学”。2024年《开学第一课》第一站把“课堂”搬进了安阳市。在安阳的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为同学们介绍了甲骨文的由来、发现和保存,通过讲解“学”字揭示了汉字的演变历程。用文字的历史解读文明的历史,用文字的变化触摸历史的脉动,这样鲜活生动的课堂,推动了文化自信在润物细无声中日益根植于青少年心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兴趣和创新动能,有利于我国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实现更多领跑。在2024年《开学第一课》上,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讲述了这座世界级跨海通道的建设历程和15000名建设者锐意创新的奋斗故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带来了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让青少年得以一窥未来智能世界的模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黄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丁烈云三位专家在节目中揭示了令人惊叹的航天新成就,激发青少年探索太空的愿望。针对青少年的“青春之惑”与“人生之问”,《开学第一课》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给出“答案”,引导更多青少年把个人梦想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在学习之路上砥砺奋斗、蓄积力量。

奋斗成就梦想,学习搭建阶梯。为什么学习?为了梦想。2024年《开学第一课》用一个个奋斗故事讲述了筑梦逐梦的学习目的。00后游泳新星潘展乐分享了自己从“看台观战选手”到奥运冠军的蝶变历程,并留给同学们朴实有力的寄语:请你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献给你们所热爱的事;空降兵军“模范空降兵连”排长程强,分享他从汶川地震中被救助的孩子,到成为空降兵的成长历程,用自己的人生选择诠释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动人故事;90后机长陈思麒,作为我国新一代军用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的机长,分享他从仰望蓝天的少年到驾驶“国之重器”的成长故事。不同的梦想,同样的努力,闪耀出奋斗人生的动人光彩,激励着广大青少年自强不息、认真学习,书写更多梦想成真的故事。

又是一个开学季,上好《开学第一课》是每个学校必须花心思、下功夫完成的“必修课”。以“可爱的中国”这堂《开学第一课》为示范,聚焦立德树人,把应该讲的内容讲清楚、应该讲的道理讲透彻,《开学第一课》才能更好实现走“新”又入“心”,为培育时代新人添砖加瓦。(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