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强调,“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将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实践答卷”。
拓宽发展路径,让青山常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良好的自然生态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能够为我们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生态+”的发展新模式,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做大“产业”、做活“文旅”、做强“康养”,让和美乡村、湖光山色、林海果园成为群众的“聚宝盆”,绘就生态美、百姓富的“新画卷”。
厚植发展底色,让绿水长流。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据报道,截至8月14日,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748个交易日。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常态化开展“四排”“四乱”整治,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抓住绿色转型契机,加强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点燃发展的“生态引擎”,将传统行业与数字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不断提升生态“含金量”和发展“含绿量”。
转变发展方式,让空气常新。空气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条件,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直接挂钩,空气质量越好,幸福指数越高。呼伦贝尔“空气罐头”曾在网上红极一时,浙江磐安“空气哥”一年销售几十万罐空气,“我不生产空气,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新鲜空气的迫切期望。但一些地区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PM2.5时常“爆表”,需要我们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加快推进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转型升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让保护者得收益、损害者赔偿,倒逼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要抓好宣传引导,“线上+线下”宣传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引导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使人民群众从天天“盼蓝天”到常常“拍蓝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