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瓣瓣同心 绘就京津冀十年新画卷

京津冀协同发展轨道上的“桥头堡”

邱亚楠图片_副本

邱雅楠 北京城建集团员工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我的爸爸是部队基建工程兵,曾参与北京地铁2号线、西直门桥等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小的时候,他常把“艰苦奋斗,志在四方”挂在嘴边。那时起,我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种子。2020年留学回国后,我很幸运地加入北京城建集团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设的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建成后能够辐射河北、天津,甚至整个环渤海区域,不仅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也将为百姓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真真正正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的大项目。能够参与其中,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认识到肩头的责任重大。

您听说过“站城融合”吗?最新一代的交通枢纽就采用了这一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建在地下,景观和商业建筑建在地上。走进站台,您将看到阳光透过美丽的“风帆型”屋盖,照在人身上暖暖的;走出站台,您就可以享受到各种便捷的城市服务了。

为实现多维空间融合的目标,我们攻克了一系列难题。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地下水的问题。该项目紧邻大运河,水网密布,地下9米就已经挖出水了。要在地下40米深的基坑内完成建造,施工难度之大前所未见。越往下挖,沙土的含水量越高,每天的排水量可以灌满整整16个标准泳池。但是只抽水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带来致命危险。为此,项目团队迅速集结城建集团技术专家,创新性地采用T型地连墙和止水帷幕的组合方案,达到了基坑支护和止水的双重效果。技术人员自豪地说:“这样的组合在国内其他项目中非常罕见!我们已经拿下了13项专利!”看着他兴奋的眼神,我知道这188幅地连墙铸就起的钢铁长城,不仅保证了基坑的安全与稳定,更标志着我们的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走向了自主创新的新高度。

止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施工现场超千万立方米的土方挖掘,才是最大的困难。您知道“盖挖逆作”的挖土方式吗?一般打地基,都是一挖到底,再从下往上建,而我们在地下二层采用“盖挖逆作”工艺,在近5万平方米的钢板上,挖出28个小洞,通过洞口把下面近500万立方米的土掏出来,既打通了地下三层的作业空间,又保证了基坑的稳定性。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超大、超深、地下条件复杂的基坑内采用“盖挖逆作”工艺,也是我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过程,简直太震撼了!相当于2个昆明湖大小的出土量,要通过采矿车由传送带输送到地面。这一过程就像蚂蚁搬家,蚂蚁是一颗一颗地搬,我们是一车一车地运!时间紧任务重,项目人员“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值守。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地表温度达到40度以上,在地下作业期间,工人们的汗水混杂着泥土的气息,耳畔还有轰隆隆的巨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两年半的时间,取土工作如期完成。

从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曾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影子,感受到“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老一辈城建人精神。我想,这不仅是我们每一位城建新青年应当发扬的,更是要传承下去的。只有这样,才能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城建新青年!

如今,一千多个日夜后,曾经的土坑旧貌换新颜,主体工程即将收尾,运输车辆穿梭不停,大型塔吊挥舞巨臂,浇筑车、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轰隆作响,几千名基建工人紧张施工……

交通枢纽项目正在为创造新的中国速度而全力奔跑!京津冀协同发展轨道上的“桥头堡”已然深入地下,为构建“七横三纵”的未来交通网络领航!我们城建人将用“敢想敢为、敢拼敢赢、追求卓越”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